顾裕喜闻言,也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孙儿的颇多考量,他心里明白。

穷文富武,这读书一事最是消钱。他们这样的农家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就仿若登天而行。

交不起束修,请不起师傅,没钱买书买纸买笔,更没有资产与那些同窗同辈们出行。

至于花了十多年时间,把四书五经通晓了遍后,准备去考取功名,……这又成了拦在各个读过书的农家子的几大拦路虎。

县试,府试,会试,……反正只要是考试,那都得花一大笔的钱。

首先就得联保和认保。联保还好一些,找几个同学凑够五个相互担保,倒是不用花钱。可认保就不一样了。麻烦的很。都需要找本县的廪生认保,证明自家孩儿有考试的资格。

因为这五个学生之中,只有有那么一个出现问题,认保的廪生也要受处分。毕竟,互不相识还要担风险,人家凭什么给你作保?

所以啊,凡是想要参加童生试,或者是要考取秀才功名的,这就需要花钱了。

在他们这个地方,找廪生认保的价格偏高。一次就得花个二两银子。

另外,考完任何一场考试之后,朝廷还规定了,每个参与的学生都需要给封卷钱。大概每人三分银子。

但到了各个地方之后,实际情况又不同了。绝大多数的地方都会多收。

基本上考完一次以后,一个以种田维生的农民之家,五六年里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银钱,就通通都没有了。

至于考秀才,代价及其的大。因为按照朝廷的规定,考秀才的考试不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