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四十九道菜

沈萝推推碟子,笑嘻嘻:“尝一个。”说罢,径直拿起一个。

折腾了这么久,她总算是吃到口了。

知了很脆,其实要是不看样子,根本吃不出这是虫子。洒上了胡椒粉等物,咸香微辣,更具风味。

“要不然,给你夹饼子吃?”

见约翰逊一副想吃又不敢吃,沈萝提出了一个建议。夹在饼子里,看不到,吃起来就没有心理负担了,虽然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区别。

约翰逊果然接受了这个做法,咔嚓咔嚓吃得十分起劲儿,还一副享受的模样。知了猴儿的酥脆配上面饼的软韧,口感和谐又丰富。

也不知是不是小孩子们把动静闹得太大了,似乎街上的人都知道沈萝分炸知了给孩子们吃。

晚上,沈青儒从县衙回家,一路收获了许多馈赠。

“沈大人,我家猴儿说可好吃了!谢谢阿萝姑娘!这是个瓜,拿回去慢慢吃。”

“大人,还有几个花蛤没卖完,您不嫌弃的话,拿回去给阿萝姑娘尝尝吧,觉得新鲜。”

“大人,以后让阿萝姑娘别惯着那群小子!我刚来做了饼子,您拿回去给阿萝姑娘尝尝。”

沈青儒捕捉到了重点,阿萝。意思是这些东西全是给阿萝的,他只是一个毫无感情的搬运工。

沈娘子开门见到丈夫怀里的东西都快拿不过来了,忙上前帮忙:“怎么买这么多?”

“呼……”沈青儒擦擦额头的汗,“不是买的,是送的。”

“而且是送给阿萝的。”他幽怨道。

沈青儒立志做个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没想到,女儿比他领先一步得到了百姓们的喜欢。

真是好笑又羡慕。

不过上一任县令也和他说过,这里的百姓们对县令的敬仰,比富庶地方的百姓对当地县令的敬仰要低一些。他当时的原话是:仓廪实而知礼节,大家都“野”惯了。

然而,沈青儒却不这样想,这里的人有着发自本性的善良、纯朴、热情。这里的氛围,很好。

潜移默化间,阿萝描述出的盛世场景,影响了他的思想。他不想做个高高在上的县令,他想要做的,是与百姓一起,描绘盛世宏图。

沈萝拿着一盆凉皮出来,天气热,也不要弄这么多花式了,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最好。

“呀,爹,这么多食材,不像是你的作风呀。”

沈青儒无奈:“都是给你的。”

“我的?”沈萝放下盆子,跑过来。

“你做了什么呀?”沈青儒也很好奇。

沈萝顿了几秒,想起来了,“没做什么,就炸了一些知了猴儿给孩子们当零嘴。”

沈青儒恍然,抓住沈萝跟她说,这个瓜是谁送的,这个枣是谁送的。

百姓们送的东西都是寻常可见,比如这个瓜,种在自家院子里,随手一摘就有了,这也是沈青儒没有拒绝的原因。

沈萝嗯嗯啊啊点头,看了她是踩中了百姓们的点啊。他们最关心的除了吃饱穿暖,就是孩子了。

她沉思几秒,跟沈青儒叽叽咕咕说了一堆,沈青儒一开始是蹙眉,而后是恍然,最后是整张脸都亮了。

从孩子入手,倒是个好方法!

但这些事,都得排在种田后面。

从约翰逊那里买来的东西,都堆在县衙的一间房里,今天要清点一番。

首要的,肯定是红薯玉米马铃薯,而后还有一些香料,鱼干。

把这几样高产粮食过了明路,沈青儒便布置下去,请周边三个村子的村长过来一聚。

上次外出考察,他已经对自阳村、上阳村、下阳村这三个村长的性格有所了解,虽然有点小心思,但人品没大问题,不然也不能服众当上村长。

他们早前也听说有几个长相奇怪的人被救下了,却没想到还能有这等惊喜。

“县令大人没有哄我们这几个老头开玩笑吧?”自阳村村长舌桥不下。

沈青儒正了脸色,“老丈此言差矣,本官比任何人都希望治下的百姓衣足食满,所以才想要将此物试种,看看能种出了什么结果来。”

三位村长激动对视,齐齐起身:“县令大人,我们一定听从您的安排。”

他们几个老头子,都经历过饥荒,知道饿死人有多惨。这些年从不敢在农事上懈怠。

“这三种粮食,每个村子都有,红薯明年再种,现在已经不适合种植了,马铃薯和玉米倒是可以再种一季。你们发放给村民,按照你们各自的经验种植。每隔一旬,本官会派人前去查看记录。”

“记住,这一事,是在圣上那里过了明路的,要是做得好,那我们鹿临县,就是为大烨朝做先锋。”

几位老人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荣光,纷纷拍胸脯保证,一定好好种。

“还有两件事,”沈青儒请几人坐下,“也很重要。”

从县衙出来,几位老村长对视一眼,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们鹿临县,是受到圣上重视的,他们鹿临县接下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大烨朝做先锋,他们鹿临县,未来一定会变好!

沈青儒摸摸光溜溜的下巴,阿萝告诉他的“罗森塔尔效应”心理暗示,貌似真的挺有用啊。

沈萝的工作,也正式开始了。

在沈青儒的五年计划里,包括大力发展食品制造业,而沈萝,被圣上任命为此事的负责人。

准确来说,是她与朝廷合作,利润分成。

今天的自阳村很热闹,准确来说,是整个鹿临县都很热闹。

“我们要修路了!以后去泉城定会方便许多!”

“村长,我们种的这个玩意是啥呀,好吃不?”

“阿萝姑娘,咱们的紫菜真能卖出去吗?”

此时,沈萝正在自阳村,几名梓人正在寻找地方建造合适的厂房,村长的妻子杨大娘带着还几个婶子围在沈萝周围团团转。

“大娘,这事啊,我也不能做保证,但是,咱们总不能试都不试吧。您说呢?”沈萝耐心道。

“阿萝姑娘,若是我们来做工,那月银能准时发不?”有婶子问。

刚才紫菜厂的招工启示已经贴出来了,只招女工,如果女工不够,再招男工。

“当然能,要是不能,你们就去问沈县令啊。”沈萝道。

“沈县令是你爹,到时只帮你怎么办?”

杨大娘看了说话的人一眼,赔小心道:“阿萝姑娘,她就是这个性子,别理她,我们当然相信你了。”

沈萝摇头,“没事。”说话间看向刚才提出质疑的女人,她长得黝黑,颧骨极高,很瘦,看上去很不好相与。

“这位婶子说得也不无道理,所以啊,我们会签订一个协议,白纸黑字,婶子们说可以吗?”

又有婶子挠头了:“那我不会写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