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第 176 章

寻仙 关外青衣 2183 字 5个月前

哪怕到了金丹期也不行。

其次,小峰的传承很容易断。一个厉害修士把峰头圈下来,后续弟子能力不足,修士坐化后,继任者既不具备七阶以上的造物水平,又在筑基期大比表现平平,那峰头就会被宗门收回了。

前任打下来的基业,继任只能保留自己境界地位可以拥有的那一部分。如果要继续经营师父的洞府,那就要放弃自己的洞府。如果师父留下的产业很大,那要么需要变卖一部分,要么就要定时向宗门上缴高额的贡献和材料作为“租金”。

再次,长老、真传弟子、入室弟子、普通内门弟子的名额和待遇,也都有所差距。待遇上,同身份的修士,主峰弟子比小峰弟子多一到二成的资源。

数目上,以真传弟子为例,一位普通筑基长老名下可以放五个炼气期的真传弟子,一位筑基期掌峰真人名下则是十个名额,且整个主峰另有“十大真传弟子”的说法,这个“几大真传弟子”和长老单人名下的真传弟子是互相独立的,可以是同一批人也可以是不同的人。

是不同的人的话,便是又扩了十个名额出来。

——二院三堂四殿也是如此,但对于其更下属的部门就不是这样了,就比如器堂的尤长老和杜微陈辛夷,器堂设执事长老三人,常务执事统领一人,这四人名下共占十个真传弟子名额,称呼上为器堂的十大真传弟子,但待遇和普通真传是看齐的,且十人凑满了以后,这四位长老不能再收任何一个真传弟子。

相当于反而把四名长老名下的二十个弟子名额,削掉了一半。

尤长老是常务统领,算是堂主赵慢的副手,是四人中地位最高的,但早先似乎一直没收徒,林致用算是首徒,占了另外三位长老特意留下的最后一个真传弟子名额。

陈辛夷和杜微都不是真传弟子。

以价值论,相同修炼境界,真传弟子领取的资源是入室弟子的七八倍,有“主峰十大真传弟子”这样的头衔的,领的是真传弟子的两倍。

主峰上和门派中枢的第一级部门里,既是普通真传又担着“十大真传弟子”名头的,领取的资源是两个身份累加出来的。

倘若这个具备两重身份的人是炼气高阶,那他每个月领取到的资源能有六七千下品灵珠,这个数目,和沐寒自己种材料,炼出满丹的三炉价位中上的三阶丹的利润差不多——可能人家比她还要高出一千左右。

一心扑在修炼上的话,这个数目,差不多是一个炼气九层修士每个月开销的三分之一。

沐寒全力修炼时,按仙门里的市场价算她吃进去的那些丹药,加上消耗的灵珠,最高的日开销也不过一天六百灵珠。

而若是一直维持这种消耗,一个人从刚到炼气九层,修炼到炼气大圆满,只需要半年多一点。

由此,七十二主峰这个称号的价值可见一斑。

七十二峰的数目算是定死的,会提拔白鹭山也是因为宗门当初预计太白峰二三百年内是废掉了,完全恢复更要等五百来年。

也就是青虎宿以后恢复了,作为门派范围里最顶级的木系灵脉中心,可能会破格晋上去——说恢复地位应该更准确——会成就七十三峰的局面。

而且不能排除后续白鹭山被降回去的可能。白鹭山行事有些急功近利,还有些小家子气,和这种日后可能被降级的危机感不无关联。

至于其余小峰,就算出了几个金丹,也是几乎没可能晋升为主峰的。因为峰头的灵脉条件就在那儿。

小峰晋主峰,可能是几千年都遇不上一回的天大喜事。

故白鹭山和半云山的不对头,也算是事出有因,积年惯例了。

再说回其他人。

桑渚兰,青海谷外门弟子出身,早前和纪湍流有过好几次冲突,据说和他想进执法堂却一直进不去有关;对蓝琴思仰慕多年,据说这回为了追着蓝琴思出门,非要把自己自己安排进二月出发的历练里,而等到正式出发,他也不过刚突破一个月吧。

至于纪湍流和蓝琴思,他们两个则是多年的老搭档了,虽不如赵庆丹那样蓝琴思直属的下级亲密,但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这两个倒不用人担心,但联系上桑渚兰,三人凑一起,就很闹心了。

哦对,提到仰慕,鞠鹤灵好像喜欢林致用来着。不知道是因为两家长辈都和白鹭山不对头才故作姿态,还是真心喜欢。

所以,这样一群人,宗门究竟是怎么做到把他们聚在一起的?

……有温凌寒这位内门大师姐在,应该,能压住?

可能唯一值得沐寒高兴的,就是蓝师姐也在队伍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