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她在这说这个,桑语原本没想教徒弟,不过看二花这么渴望,倒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她道,“我这边的规矩不同,教徒弟不需要学费,不会学成后要给我干五年活。你可以回去和你娘商量一下,要是她答应,我就收下你。”

不是她要压榨人,而是不提出要求的话,别人看到有便宜可以占,都要把家里的孩子送过来怎么办?

她提出干五年活,就是打消他们占小便宜的心思。

要知道这年头要学门手艺需要好几年,学成后还要帮师傅干五年,等出师就差不多到了出嫁的年纪。

村里估计很多人都不愿意,宁愿女儿在家里做家务或者跟着下地挣工分,只有真正疼爱闺女的,才会为她们以后考虑,让她们学门手艺。

桑语即便收徒,也不想收太多,所以就提到了这个规矩。

二花眼前一亮,猛地点头,然后飞快地跑远了。?

第七十一章 年代文21

第二天李嫂子就带着二花过来拜师了, 虽然家境困难,但李嫂子没有重男轻女,女儿能学门手艺, 她当然乐意。

至于女儿要学习, 小儿子没人带要怎么办,她已经想好了。

小儿子已经六岁了, 平时也跟着村里的孩子跑来跑去, 实在不行她还可以带着去工厂,让小儿子帮忙洗甘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儿子即便只有六岁,也格外地懂事,李嫂子不担心。

她真诚地感谢了桑语,还提着一只鸡, 作为拜师礼。

那鸡是活的, 还可以下蛋, 现在家家户户只能养两只鸡,李嫂子家的这两只, 原本是要到过年再杀的, 现在却拿到当拜师礼了。

桑语没有推辞, 因为如果她不收的话,李嫂子会不安,这十里八村都是这个礼数, 孩子跟着人家学手艺,送只鸡鸭, 最好的礼是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