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功劳,除非主政一方,不然都是皇上没做到赏罚分明。

所以最可能的就是林如海擢升为京官,并且至少也是从二品大员。

林黛玉知道后不喜反忧,“那父亲会不会有危险?”

自古以来做大事者,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林黛玉看史书,思维也足够敏锐。

桑语没想到自己只是三言两语,完全没提到内情,她就想通了其中的凶险,于是连忙安慰道,“你放心吧,林大人身边有皇上派去保护的人,而且危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就是按部就班做好即可。”

林黛玉沉默了一会儿,缓缓道,“其实不做官才好,每日汲汲营营的有什么趣。”

桑语笑她,“你喜欢清净过日子,但其他人却是有大志向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文人都有如此宏愿,可真正能实现的人却极少。林大人才华能力俱佳,心中必然有自己的抱负,不说别的,这担事做成了,能惠及多少百姓?你可知百姓吃盐有多艰难,可人不能不吃盐,不吃就没力气,就不能干活,干不了活就只有饿死的份。所以即便盐贵得要死,他们还是得吃。可以目前盐田的产量,大周那么多百姓,是真艰难才供应上的,因此盐价极贵。百姓省吃俭用一整年,也买不到多少,做菜就只能沾一点,而且还得是粗盐。现在好了,只要晒盐法实行成功,不到十年就能叫所有百姓吃上盐,并把盐价压下去,要是和粮食一样的价格,那才是造福百姓呢。仅这一件,就足有叫林大人青史留名了。”

林黛玉歪头思考了一会儿,才不好意思笑了,“桑姐姐说得对,大人们做官也不全是为了利益,还有很多好官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她是这些天挺多了宝玉湘云嘴里的禄蠹,导致思想有点偏了,再加上她天性里的清高,不屑于世俗,所以觉得做官是一件苦差事,不如在家读书来的清爽。

但换句话说,在家什么都不做,何尝不是碌碌而为呢。

想通之后,林黛玉越发开怀了,同时心里下决心,不能一味地苦读,还得了解民生,要成了何不食肉糜,就闹笑话了。

桑语并不知道她还想到了这些,在日后发现林黛玉居然会看账本子,关心庄子上的收成时,惊讶了很久,不过那样的林黛玉,更加真实了,也更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了。

谚哥儿知道今日姐姐会接林姐姐来,从一大早就开始兴奋,好不容易挨到了下学,也完成了夫子布置的任务,放下笔就乐颠颠的拉着哥哥往后院跑。

诚哥儿的功课更重,要完成的课业更多,这么一会儿时间,他压根做不完。

更何况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课后先把课堂笔记抄录一份,送给林黛玉的同时,也能加强记忆。

所以谚哥儿完成的时候,他还有好多没完成,不过弟弟这么兴奋,一直在他身边转来转去,他也集中不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