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制图六体

风云南唐 夜听雨过声 1330 字 2022-09-30

当天晚饭后,所有士兵都集中到了外谷的“集体宿舍”,跟着林枫“上夜校”。

宿舍中间位置的木头床全部被挪到了角落里,在屋中间腾出了一大片空地,所有士兵都席地而坐。

在士兵的最前面,林枫右手拿着一根短小光滑的树枝,轻轻地在左手窝里敲着。他的身后是一张挂在墙上的白纸,旁边的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还别说,林枫这会儿自我感觉还真有点儿像一个冒牌的“夜大教授”。

林枫也假模假样地干咳一声,将所有士兵的目光吸引到了自己身上,开口说道:“你们可有谁听说过制图六体?”

士兵们来回扭头相互看着,都轻轻摇头,如果小时爱读书,只怕也没有几个肯来当兵了。过了一会儿,那名有志于当画家的郑王府侍卫赵成玉举了举手。

林枫指了指他。

赵成玉施施然站了起来,一弹身上宽大的军服,张口说道:“制图六体是指晋代裴秀所提出的绘制地图六条原则,分别是分率、准望、道里——”说到这里,赵成玉突然发现自己忘了后面的内容,只得尴尬地搔搔头。这下子,其他士兵全都一起哄笑。

林枫点点头,示意赵成玉坐下。

裴秀出生于公元224,享年47岁,曾在晋武帝时任宰相。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在门客京相的帮助下,编制了中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这些地图,都达一丈见方,按“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即1∶1800000)绘制而成。无疑,这是当时最完备、最精详的地图。

在制作这些地图的过程中,裴秀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科学,最完善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正确地阐明了地图比例尺、方位和距离的关系,对中国西晋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正因此,裴秀被称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据记载,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在他之后,唐代贾耽、宋代沈括、元代朱思本和明代的罗洪先等古代制图学家的著名地图都继承了制图六体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