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对李斯王绾等人采用白话文文章没有任何意见。

张良写的那些文章的故事内核几乎完全是按照嬴政要求写就,不但故事性更强更吸引人,而且充斥着大量对秦国的赞颂与认同,比古人典籍更精准符合他的要求。

倒是林阡,在看过语文书的内容后忍不住大笑:“他们怎么想的,怎么采用了这么多张良的文章,而且好些还在文章最后标注了‘全文背诵’的要求?”

嬴政愣了下:“是有什么不妥吗?”

林阡险些笑岔了气:“没有没有,我只是有些同情张廷尉,他以后怕不是要被学生们骂死。我听说学生读书后骂得最狠的除了老师外就是那些被要求全文背诵的文章作者了哈哈哈……”

君不见,诗仙李白都年年被人骂呢。

嬴政:“……”

还有这说法?

==·招生·==

张良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提前被人同情上了,他如今正在印刷坊,负责盯着匠人们印刷教材。

若非教材迟迟没有编写出来,嬴政早些年便提出的学校也不至于一直没能安排上,而即便是教材的进度严重拖后,学校的选址与建设也从未落下,前两年便已经竣工了。

这也是秦国财政吃紧的原因之一——

学校虽然只在郡县建设,比不上水泥路的消耗,但想铺满全国也是一笔相当惊人的数额。

如今教材就位,各大学校便可以开始招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