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二十七章

君子之剑[修真] 唤云 3477 字 2022-09-29

这木牍先前宁和之前也曾翻看过一次,只是不知为何,拿在手里却无法读懂。其上分明刻有文字,那字也并非无从辨认,却偏偏读来断断续续、难明其意。

宁和那时隐约明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修仙之人才能得阅之书了。而至于自己到底算何情况,宁和自己也不清楚。大概介于修凡之间?所以能看部分,但无法看全。

而直到这几日过后,宁和心中生出感觉,觉得自己也许能读这书了。今日一试,果真如此。

外头周琛书与叔宝还在说着什么,宁和的注意力却已渐渐不在上面。灯火烁烁,将她凝神细读时的眉目勾勒得静好而温存。

这本《青云山简录》,正如其名,是介绍这座青云山的。说是简录,内容却称得上十分详实,应当是金虚派中某位前辈所著。

叔宝讲时,关于千年前那位飞升的青云山之主,只知道含糊说“最后一位飞升的仙人”、“那位仙人”,这本书里却点明了,那位道号“青云子”。虽也没多写什么别的,但提了句,说青云子本尊入道颇晚。早前,一直是个凡人。

宁和将木牍往下翻,下面接着写的是关于青云四盟的记录。说青云子门下四徒,首徒祁阳真君,修金刚雷火道,擅冶炼、符箓,创立金虚派。行二九极道人,修天理养气道,擅掐算、阵法,创立九极门。行三怀慈真君,修金丹木华道,擅丹丸、养性,创立承鼎派。关门弟子虫道子,修灵兽道,擅御兽、擅使毒,创伏风门。

又写青云山内外共有一百七十二峰,其中内峰四十九,由青云四盟各领十二。而最中间群山环绕的青云主峰,就是曾经的青云子所居之处,青云顶,指的就是主峰之顶。

木牍中将这一百七十二峰尽都介绍了一遍,有的详说数百字,有的一笔带过,各有奇异之处,看得宁和是目眩神迷,只恨不能即刻出门前去游览一番。

其中也写到了宁和如今所待的这处落凤坡。说是传闻青云子曾有一心慕女子,数求而不得。此女乃是鸾鸟所化,青云子便在这山上亲手植满梧桐,以祈盼鸾女降临。却说青云子为求梧桐生得高大茂盛,不仅将树种以灵液浸泡,种下后还以灵气催生,准备得不可谓不精心,可结果却不如人意。梧桐确也种了,鸾女也确来了,灿灿火羽映红云层,美丽非常。

然而正欢欣喜悦的青云子万万也没能想到,他选中这山,外表看上去与其他山头并无二异,其内里却蕴藏有大量的极寒之石。鸾鸟自火中生,乃是纯净火属生灵,平生最厌湿寒之气。于是当鸾女落进这漫山梧桐林中,身上灼热火气瞬间激起了山内寒石反应,霎那间山体震烈,无数冰寒之气冲天而起,顷刻之间将方圆数十里尽皆冰封。鸾女猝不及防之下被这寒气所伤,当即勃然大怒,将青云子一顿好打,拂袖而去。

此事一度沦为修界一大笑谈,流传了整整千年。落凤坡之名,也是据此而来。

宁和看罢,也不由莞尔,又往下翻。她今日想找的,是方才听叔宝与周兄争吵的青云顶相关。木牍中写到,持青云令或者爬山下的登仙梯,二者皆能上青云顶。

上了青云顶,便能得青云子所赐宝物。至于具体何物,入顶后有七条道可走,分别是:“丹、器、符、药、宝、阵、灵”。七道择其一进入,便可前往对应之密藏洞府,各凭本事寻取所需。木牍中说,据传这七道每一道都有九层,若有人能上到第九层,就可踏入青云顶最高之处,得到那传闻中录有登仙之秘的青云榜。

青云山每百年一开,一次共开九九八十一日。等到第八十一日辰时到来之时,云雾之中便会有青云鸟飞来。此鸟通体青白,双目赤金,展翅足有数十米宽,能将持青云令者载往青云顶。而山上其余人等,则皆需在当日离开青云山。

宁和算了算,她刚醒来之时,据叔宝所言,已昏迷大半月,醒后又于洞中修养月余,开山八十一日,当已过去大半了。

算罢,宁和低头,又将登仙梯一栏细细看了一遍。木牍中所记,只说登仙梯位于青云山主峰山脚处,凡有意者不拘来处,不拘修为,皆可一试。至于梯中具体是何种考验,木牍中却未有分毫涉及,只说:“千年以来,登梯者无以数计,成功者仅有一。”

这又跟叔宝所说的“一个也没有”有所出入了。但木牍中并未详说这位成功者究竟是何人,是男是女、从何处来,全未有记录。

一卷木牍翻完,也不知过去多久。宁和抬起头来,发觉四周十分安静,下床走出来一看,见叔宝与周兄都已不在洞中。

有所不同的是,原先这洞中先前只放了她一人之榻,现在墙角又摆了两张,只不过都是普通木榻,而非石床。

宁和走近看了看,见榻上有躺卧痕迹,想来,就是周兄与叔宝二人方才所待之处了。

为何他们也进来了,还一副长住架势?宁和心中疑惑,朝洞口走去,正要开门出去看一看,不想一推门,迎面正撞上了一行来人。

为首的正是一身玄□□袍的金煌真人,后边跟着的四人,其中周琛书与叔宝宁和是认识的,另还有两位年轻男女,是她未曾见过的。

一行人面色皆不是很好。最前头的金煌真人看见宁和,停了下来。

宁和便拱手一礼道:“见过真人。”

又冲他身后四人笑了笑:“见过诸位。”

金煌真人颔首:“嗯,你现感觉如何了?”

宁和恭敬道:“多谢真人相救,已无碍了。”

“不错。”金煌真人面上和缓了些,对宁和道:“我今日为你细细探过一番,发觉你体内不知何时竟已生出内府,当真天赋卓绝!天生内府者,脉中宽阔无比,正适合修道。你日后也当勤学苦练,方能不负这天予之资。”

宁和点头道:“多谢真人教诲,晚辈知晓。”

她不知何为“天生内府”,但她这段时间也看了不少书籍,已经知晓内府乃是修仙之人一身修为精魄所在。书中说,内府成型,乃是道途之始。

我如今,已彻底踏上修仙之途了么?宁和不由恍神一瞬,想起这月余经历,心头一时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从前年少之时,宁和心中对仙途也曾多有遐想。那些遐想中,无非是些飞天遁地、仙人术法、长生不老之类的神异之能。总之,定是超脱凡俗的。

可真正走进来了,她却发现,原来仙途与凡间,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这些修仙之人,与凡人也没有什么分别。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会为己利争执打斗,更并非个个都身俱超凡的灵慧。周兄在这条路上修了二十余年,瞧着与从前却未有多少变化。面貌未变,心性也未变。

原来,这就是仙途。

她的这一恍然,只在瞬息之间,无人察觉。

面前的金煌真人朝她勉励一番后,便错身让了让,露出身后那对年轻男女,又对宁和介绍说:“这是吾大徒穆山衡,吾二徒盛樰盈。”

宁和拱手揖礼道:“见过二位。”

那两年轻男女见金煌真人如此,面上皆是有些惊讶,看宁和的目光也有些奇异,见她开口,也都回以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