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家里’的讨论(下)

首长的语气依旧很平和,并且仿佛隔着电话线便看到了刘渤生的意外与局促,笑着打趣道:

“怎么,渤生同志,难道我不能给你打电话吗?”

“不不不!”

刘渤生飞快的摇了摇头,连忙解释道:

“绝对不是,主要是太意外了我以为这是孙俊人孙院长的回电”

电话对头的首长轻笑了一声,似乎满足了自己的恶趣味:

“渤生同志,今天我刚好在十院视察一些工作,所以就让孙院长把回拨电话的机会让给了我。”

“另外那位接线员同志你也别怪她,是我让她别告诉你的。”

听到首长的这番话。

刘渤生的心中顿时闪过了一丝恍然。

难怪孙俊人的助理黄婷婷一开始会那么为难呢,原来今天到十院检查工作的是这位大佬

而就在刘渤生思索的同时,电话对头的首长又说道:

“好了,渤生同志,咱们的寒暄到此为止,聊聊正事吧。”

“刚才孙院长已经把情况和我介绍了一遍,我现在也替他和你同步一个消息。”

“那就是根据雷达小组的计算推导,这个叫做气象哦,气象多普勒雷达的理论和设计架构都是可行的。”

可行的。

听到这三个字。

饶是明知电话对面的那位来头惊人,刘渤生也不由瞳孔一缩。

他在桌上迅速翻动了几下,找出了此前自己画了个圈的那张纸。

目光在上头的韩立二字上顿了顿。

这个据说被老郭从工厂里捡回来的七分熟,居然真的掌握了连海对面都没有掌握的技术?

这可不是单纯的某项技术那么简单,而是代表着某个极其庞大的信息量。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

他身上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技术?

想到这里。

刘渤生不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先将注意力拉回现实,对首长问道:

“首长,既然这个理论有可行性,那咱们现在是按照这个方案实施研发,还是?”

首长这次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对刘渤生问道:

“渤生同志,你应该知道,我对科研方面的了解程度有限。”

“所以在下决定之前,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和俊人同志——哦,忘了和你说了,俊人同志现在就在我身边。”

刘渤生连忙表情一肃:

“首长请讲。”

“首先是信号的问题。”

首长顿了顿,似乎在追忆某些事情:

“如果我所记不错,雷达这个设备应该是会发射电磁波的,对吧?”

“所以当这个设备在运作的时候,它的电磁波有没有可能被敌特或者其他势力给捕获呢?——就像当年我们捕捉敌特电台信息那样?”

刘渤生没有说话。

很明显。

首长的这番话问的并不是刘渤生,而是他身边的雷达专家孙俊人——之所以现在才提出问题,大概是为了让刘渤生也能一起了解情况,省的再解释一遍吧。

果不其然。

过了大概十多秒。

刘渤生的话筒中便传来了孙俊人的声音。

虽然由于设备问题没那么清晰,但内容还是不难听懂的:

“首长,泄密的事情您大可不必顾虑。”

“咱们军用电台信号之所以会被截获,主要原因在于电台的无线电波不具备定向性,而且传播速度也很慢。”

“所以只要把自家电台的波段,调到与对方电台相似的波段,咱们就能收到他们发出的信号。”

说完孙俊人刻意停了一会儿,让首长和刘渤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这个解释。

随后他又说道:

“但雷达信号就不一样了,首先,雷达发射的是高功率的电磁波信号。”

“截获接收机能检测到雷达发射信号的最大距离,至多就是雷达对携带截获接收机平台的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

“同时221厂位于内陆腹地,因此在雷达的运作过程中,基本上不存在泄密的可能性。”

有一说一。

孙俊人的这番话如果放在2023年,估计分分钟会被扣上军盲的标签。

毕竟2023年截取雷达信号属于军事方面的基操,甚至很多卫星都能截获雷达信号。

例如几年前宝岛的雄三导弹误射。

当时雄三发射三秒钟不到,金门的火控雷达便检测到了频谱,开机进行了瞄准。

紧接着。

咱们的火控雷达的开机情况便被海对面航母的雷达给检测到了。

而海对面检测火控雷达的雷达信号呢,则又被兔子们的岸基雷达给发现了

疯狂套娃jpg。

不过还是那句话。

后世和眼下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完全在两个位面。

此时的施里海尔还尚未提出截获因子的概念,同时也压根没人会想着截取气象雷达的信息,连天上的卫星数量都才三颗不到呢

因此确实不用考虑雷达泄密的问题。

待孙俊人给出答案。

首长轻轻哦了一声,思索片刻,又对刘渤生道:

“我明白了那么我说说第二个问题吧。”

“渤生同志,假设我是说假设,假设我们研制雷达失败,那个从静电加速器上拆下来的静电分析模块还可以继续使用吗?”

“哦,您说这事儿啊。”

刘渤生闻言心中一松,背板都挺直了几分,底气十足的说道:

“首长,刚才在等孙院士回复的时候,我就联系过一次高能所,和老赵就是赵忠尧同志咨询过这种事情。”

“他告诉我只要不发生重大事故,那么即便雷达研发失败,静电分析模块还是可以继续归位使用的。”

“只是其中一些高精度的衔接零件可能需要再和国外购买,不过这些零件都不算违禁品,就是单纯的贵,真要买的话他可以找那位什么都懂的屈润普先生问问。”

“至于实际价格大概要花3000块钱吧,面值是华夏币,不过用的是外汇。”

刘渤生在外汇二字上加重了一些语气。

这年头的外汇可不像后世,去机场都能换好几千甚至上万美刀。

今年国家的外汇储备只有09亿美刀不到,远远低于后世的三万亿刀。

所以别看这年头美刀和华夏币的汇率是1兑246,实际上国家堪称是在卖血换外汇。

没办法。

穷啊

不过首长的语气倒是不怎么沮丧,甚至反倒有些小欣喜:

“三千块钱的外汇加上其他成本也就是说我们至多亏损四五万华夏币,就有机会做这一次尝试?”

十院总办。

首长身边的孙俊人注意到,首长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都在泛着光。

四五万华夏币。

这个数字在这年头可不是个小数字,即便是对于首长来说也是如此。

不久前。

为了让出口的jdz瓷器多卖点钱,首长甚至亲自前往魔都去与马来商人,最终让交易价格涨了

500美刀。

没错。

仅仅500美刀。

还有三年前的3月5日。

当时首长去长寿狮子滩电站视察,晚饭比常规简餐只多了一条长寿湖鲫鱼。

而那天其实是首长的60岁生日

不过首长虽然节俭,但这并不代表他缺乏魄力。

刚才他特意和孙俊人讯问过气象或者准确来说是多普勒雷达的前景。

知道这是一款连海对面都还没有取得成果,理论上可以改变某些领域局势的大杀器!

不夸张的说。

这就是未来雷达的大方向,几十甚至上百年后都依旧会是一项核心技术!

眼下花费“区区”四五万就有概率抢先一步将它研发出来,首长

心动了。

而在另一边。

面对首长的疑问。

刘渤生沉默片刻,也说出了自己与赵忠尧讨论得出的结果:

“没错,首长。”

“那就做吧!”

刘渤生的回答刚一出口。

首长便极有魄力的大手一挥,展露出了温润之外霸气的一面:

“渤生同志,这个担子你愿意挑一挑吗?”

听到首长这番话,刘渤生又一次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朗声说道:

“没有问题!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这项任务!”

首长闻言笑着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很好,渤生同志,那你稍后打一份报告上来吧,不用太长,尽量简洁一些。”

“至于项目代号,就叫”

“海棠吧。”

注:

新一个月的粉丝称号活动开啦,这个月有20个粉丝称号,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

月票满4500了,这个月要更新27万字,为了避免水群影响我码字,我特意和隔壁的茉莉娘要了几张涩图,自己建了个小群,发图以后用小号举报了大号,喜提7天小黑屋,新时代的破釜沉舟!

另外应大家要求来个加档,现在咱们月票排名30,如果7号凌晨之前还能排总榜前35,这个月直接再加更三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