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这可太燃了

黄卫国不由微微松了口气。

与他这个大头兵不一样,王长林常年从事的都是保密事务。

能从他嘴里说出「应该是意外'这几个字,这事儿多

半就不会有其他隐情了。

而就在二人交谈之际。

现场的救火工作也步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此次参与救火的人不少,大概有二十多位民兵加上同等数量的青壮工人。

这些工人有的是住在附近的瓦窑厂工人,有些则是路过的群众—这个年代虽然条件艰苦,但大伙儿的心肠却很热。

由于缺乏高压水枪的缘故。

这些救火队员们只能靠水桶来对火势进行压制,灭火的核心主力是几位壮实的中年人:

他们合力扛着一个巨大的皮制袋子,袋子的出口插着一根去节的竹子。

随着几人有节奏的按压,不断有大量的清水通过竹子流出,快速浇灌到了火点处。这玩意儿叫做水袋,一般用马或者牛的皮做成,从唐朝时期开始就是我国常见的原始「灭火器'。

而水袋在救火时控制众人步伐、朝向的指挥者,则叫做'水头'。

此时担任水头的是个光着膀子的瘌痢头汉子,叫做毛晓。

毛晓之所以能够担任水头,除了他有一膀子力气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生产区的车间主任,对于重要设备的位置在哪儿要比常人更加清楚不少。

哗啦啦-

在浇灭完一处门板的火势后。「停!」

毛晓忽然叫停了众人的动作,定睛朝前方看了一会儿。

接着声音骤然拔高了几分,朝周围喊道:「我看到冲床了!快来点儿人帮把手,火势太大,光靠水袋压不住!」

听闻此言。

周围很快响起了各种大呼小叫:「来了来了!」

「哪儿呢?!」

「二德子,把拖钩拿过来!」过了片刻。

一大帮青壮年有的拎着水桶,有的推着装满了沙子的独轮推车,有的拿着用来拖拽设备的细长钩子,齐齐聚集到了毛晓周围。「你们看!

毛晓从身边一人手上拿过拖钩,将一块本来就烧的只剩一半的门板用力捅开,指着屋内吼道:

「瞧见了吗?右边的那玩意儿就是冲床,离咱们十米左右。

「这玩意儿虽然不会着火,但烧久了就没法用了,咱们只能尽快把它抢救出来。」「所以这样,马老二,待会儿你们先可劲儿撒沙子,其他人等沙子撒完全体立马泼水!」

「等火势压下去点儿,再来几个人和我一起进屋去把冲床给抬出来,有爷们自愿报名不?」

话音刚落。

毛晓身边便蹭蹭蹭的举起了五六只手:

「毛子,算我一个!「毛哥,俺也来!」

「毛哥,我是厂里的工人,加个我!」毛晓见状也没多客套,顿时大手一挥:「成,大伙儿开始准备!」

说完。

毛晓便将脖子上的围巾裹到了鼻子和嘴上,同时朝身上开始泼起了水。

周围其他几位被点到名的青壮也跟着照做了起来。

半分钟后。一切准备就绪。

只见几位工人先将用脸盆盛着的沙子用力往屋内一抛,紧接着拎着水桶的民兵迅速泼上了水。

水土结合之下。

屋内的火势顿时被压下去了一大截。但所有人都很清楚这股压制持续不了多久,估摸着一分钟不到,火势就会重新强盛起来。

因此火势刚一减小。

毛晓便大叫一声了冲啊,捂着鼻口前的毛巾,带着几人闯入了火海。

刚一进屋。

毛晓就感受到了一股铺面而来的热浪,同时传入耳内的还有木头门窗噼里啪啦的响声。

更难受的是。

屋内的烟雾还影响到了他的视线,他只能靠着余光探路,才艰难带着众人摸索到了冲床边上。

瓦窑厂的冲床大概有两米长,本就相当粗犷的外表在高温的炙烤下又蜕了不少的「皮',看起来跟宁王的脸似的。

不过冲床的结构倒是依旧皮实,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随后毛晓与其余四人站到了冲床两边,落位后将手放到了冲床下方。

也不知道是劳保手套加上衣服的组合足够厚,还是冲床的散热效果还行。

总之当毛晓入手的时候,手掌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灼热—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于是很快。

众人便一合力,轻松的将冲床抬了起来。然而就在毛晓准备指挥众人离开屋子的之际,他的余光忽然注意到了地面上的某个东西。

毛晓下意识便朝那里望去。

而就在看清那个「东西'的刹那。

即便此时身处火场之中,毛晓也忍不住大吼了起来:

「草,这里有个人!快烧成灰了!」注:

住院太折磨人了,隔壁不知道什么仪器一直在嗡嗡的叫,还不停在闪光大半夜根本睡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