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意向达成!

翁同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自己和学生说的那句话:阑

倘若永陵的内部构造能够清晰被探测出来,那么他当场就去啃斧头错了错了,那么永陵开启的时间,将可以缩短到一个极限!

如果拿两个设计院的工程师祭天,甚至可能缩短到一周以内!

咕噜——

翁同重重的吞了口唾沫,再次看向了潘院士:

“潘院士,这项技术是怎么突破的我就不多问了,看这架势肯定涉及到了一些不方便说的东西。”

“所以现在我只有一个问题你想要我或者说金陵大学做些什么?”

潘院士闻言与徐云对视了一眼,朝徐云做了个你说的眼神。阑

徐云意会的点了点头,上前一步,对翁同说道:

“翁伯伯,您是明代考古方面的专家,所以也应该知道科大、郭老以及定陵当初的那件事。”

“所以科大这次呢,希望以这台重力梯度仪‘入股’,能够换取一个参与项目的资格。”

“另外我们不希望只做一个设备供应商,而是希望能和金陵大学一样,全方位的参与到项目中内。”

“毕竟一晃六十多年有些事也该了结了。”

由徐云出面与翁同进行协商,这也是潘院士和徐云事先说好的事情。

别看科大在国内背靠中科院,标准的c9院校,在科研领域内光鲜无比。阑

但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

永陵的挖掘事宜和中科院沾不上半点儿边,属于考古研究中心的范畴,考古研究中心上头则是国家文物局,文物局再往上则是国家文旅部。

文旅部与中科院在职务上是对等的,二者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

因此科大想要参与其中,难倒没多难——否则徐云之前就不会拒绝李华的牵线好意了。

但容易也真没那么容易。

所以讨论再三,科大便决定从翁同这个人物下手。

翁同是金陵大学的资深教授,国内明代知名学者,他甚至从十年前开始就在想着永陵挖掘的事情了。阑

这次的项目翁同虽然不是首倡者,但也是有数的几位发起人之一。

如果能够说动翁同出面,加上科大自身发点力,这件事情应该就差不多定了。

而华夏在托人办事的时候有个惯用名词,叫做‘于情于理’。

眼下科大占了理,徐云出面则可以填补上‘情’——当然了,考虑到某些比较敏感的同学这里多说一句,这个情和爱情无关,指的是父辈的情分。

因此这次说客的工作,还是落在了徐云的身上。

“”

看着面前的潘院士和徐云,翁同又扫了眼手上的检测报告。阑

虽然眼下他没有亲眼见证这台设备的效果,但三星堆那边的发现加上科大自身的招牌,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更关键的是

截止到目前,整个永陵发掘项目,确实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遥感探测机构。

原先翁同的想法是在武大、矿大、燕京大学以及同济大学这几所国内顶尖遥感高校中选出一个合适的对象,慢慢的进行遥感探测,花个半年时间把一些节点探测清楚,真正的重点则放到挖掘方案方面。

毕竟遥感虽然不行,但只要做出各种可能情景的方案甚至搞出穷举法,实际上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嘛。

只是没想到。

今天的科大居然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阑

想到这里。

翁同不由转头看向了一旁的童怀军,在做了个简单的眼神交汇后点了点头:

“没问题,潘院士,麻烦你们准备一下材料,我愿意做这个中间人。”

“永陵不能再等了!”

注:

相亲结果,对方幼师,吃饭加看了场电影,金币-464。阑

初步结论:我还是更喜欢我亲爱的读者。

另外我说的更新不达标爆马甲的前提是7号月票破2000啊,现在才1400呢各位

明天开始爆更,八千字先搞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