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斧头就得吃正宗哒!

在诺奖颁布之前,评委会内部还有着非常复杂的五个评选程序。

首先是去年9月至本年的1月31日,诺奖评审团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

在初选以后,会发函文对候选人进行参选确认。

通常来说,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数量要远高于很多人的认知。

所以国内有很多教授喜欢称自己曾经是诺奖候选人,这句话其实没啥毛病。

比如田良伟和潘院士,就曾经多次走到过这一步——只是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已经不需要靠区区候选人来镀金了,因此几乎都没怎么宣传。

以上这个环节偶尔会延长到二月初,但最多不能超过2月10号。

这是一个绝对的死规定,至今都未曾被打破。

比如当初引力波在海对面时间2月11号正式对外公布相关成果,比极限日期迟了整整一天。

所以虽然呼声很高,但引力波的诺奖依旧延迟到了一年后才获得——那个被引力波抢走诺奖的倒霉蛋就是卢卡斯。

当然了。

引力波团队之所以选择在2月11日公布可不是巧合,而是协商后的结果——2016年的三位诺奖得主全部供职于海对面的高校。

所以海对面这方面确实也挺牛x的,能把诺奖这种科学界最高奖项玩内部分配,这也应该是独一份儿了。

总而言之。

提名的最后时间就是2月10日,当晚24点提名截止。

随后2月至3月产生小名单,3月至8月顾问审查小名单,这些步骤严格保密。

最终在十月初选出诺奖得主,并且在十月中公布。

眼下正值2月1号,离2月10号还有九天时间,也就是理论上最后的截止阶段。

到了这个时间点,各大机构该公布的成果也差不多公布完了。

因此无论是还是神冈实验室,或者说全球的各大科研机构,都可以对明年的诺奖做出一些猜测。

谁最终能得奖不好说。

但划定一个五六个成果的决赛圈范围还是不难的。

以卢卡斯这个相对中立者的目光看来。

不出意外的话

今年的诺奖荣誉,应该就会在神冈和之间诞生了。

不过眼见拉尔斯如此笃定,更加稳重的卢卡斯还是忍不住劝道:

“拉尔斯,你这话是不是说的太圆满了?别忘了世界上还有其他几家实验室呢。”

“比如意呆利的lngs,我们海对面的杜赛尔实验室哦对了,霓虹隔壁的华夏,不是也搞了个什么cjl吗?”

“说不定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们就会放出个大新闻呢?”

卢卡斯说出前两个实验室名字的时候,拉尔斯表情还算澹定。

但在听到cjl这四个字母后。

拉尔斯的嘴角顿时扬起了浓浓的不屑,表情看上去相当夸张:

“你是说g underground boratory?那个号称2400米的深地实验室?”

“卢卡斯,你在讲笑话吗?愚人节可足足还有两个月呢。”

“我可没讲笑话。”

卢卡斯摇了摇头,他对于华夏这个国家谈不上什么好感,但就像他曾经为毛熊发声过一样,他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和好感或者国籍无关:

“拉尔斯,华夏那个国家虽然在理科方面和我们有着不小的差距,但他们这些年的进步却同样不可忽视。”

“比如cjl,他们揭示宇宙最古老恒星钙丰度起源问题的那篇论文,现在还挂在《nature》上呢——这可不是一个偏僻的方向,国际上最少有七十家机构成立了相关课题组,每年的经费也不少,但华夏人却先一步取得了突破。”

“拉尔斯,你是搞物理的,应该知道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概念。”

“某个时刻速度较慢的物体在巨大的加速度的增持下,或许要不了多久就会赶上前方的目标。”

“现在的华夏就是这样一个物体,如果你一直用这个高姿态去看待华夏,恐怕有天会吃亏的。”

“吃亏?”

拉尔斯啊哈了一声,拉美人的血统令他的肢体语言莫名有些丰富:

“卢卡斯,我觉得你该去看看心理医生了,有时候太过谨慎也是一种病。”

“我不否认华夏的物理学确实在发展,但他们想要赶上我们,这简直是在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