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神仙聚会(上)

波利亚科夫松开陆朝阳,看向了他身边的徐云,问道:

“这位是”

陆朝阳呲着牙揉了揉肩膀,拍着徐云的肩膀介绍道:

“这是我的师弟,如今科大在读博士生徐云。”

面对素不相识的徐云,波利亚科夫的态度就没那么热情了。

他只是简单的和徐云握了个手,便在几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离开了现场。

看着逐渐远去的波利亚科夫。

陆朝阳露出了一丝略带奸诈的笑意。

他很期待波利亚科夫在了解到自己这个小师弟才是真正的万恶之源的时候,脸上会是一副什么样的表情。

嗯。

只是为了给波利亚科夫一个惊喜,才不是因为他的脖子被勒疼的报复呢

在波利亚科夫离开后。

又过了大概十多分钟。

第二位或者说第二批大佬走出了通道。

这次出现的大佬一共有四人,年纪看上去都在五十以上。

领头的是个带着灰色眼镜框,身着美式小翻领,前额光秃秃一片、颧骨凸出的小老头儿。

走在他身边的是一位穿着米色便服,前额同样光秃无毛,嘴角蓄着一缕很整齐的灰白色胡须的老者。

剩余二人则跟在前两者身后,差着半个身位左右,看起来年纪同样不小了。

徐云伸着脖子打量了一番四人,很快判断出了其中三者的身份:

其中灰色眼镜框的小老头身份最好认,一眼就能看出是戴维·格罗斯。

戴维·格罗斯是海对面生人,出生于1941年2月19日。

现任海对面科学院院士以及华夏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是是20世纪理论物理学界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强相互作用具有渐进自由特性的发现者。

在2004年的时候,他靠着上述贡献得到了诺奖。

中国科学院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能顺利创建,其中便有戴维·格罗斯的一份功劳。

他算是为数不多的挂着华夏外籍院士名头但不只开讲座、在科研方面对华夏有所贡献的人物了。

当初某疫情刚爆发初期,他还捐助了五十万个口罩支援华夏。

但有意思的是。

那批物流进了海关以后就离奇失去了踪迹,戴维·格罗斯还为此发过一条推文表示费解,结果依旧石沉大海。

总而言之。

这确实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科学家,至少有帮华夏做一些实事。

而戴维·格罗斯身边那个米色便服的老者嘛,容貌同样也很有辨识度。

他就是杰拉德·特·胡夫特。

这也是个业内闻名,业外知之者甚少的究极大佬。

是的,比戴维·格罗斯还要强点儿的究极大佬。

他和波利亚科夫有点类似,属于英文名知名度比中文名高的情况:

对。

他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t hooft。

特·胡夫特拿下了证明规范场的可重整化这个硬骨头,这个是量子场论里最难的一个方面。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一点是。

杨米尔斯理论——也就是杨老的成名作之一而言,前置理论贡献最大的也是hooft。

除此以外。

他还是全息原理的创始人,多重态思想相当于独立发现了希格斯机制,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诺奖级工作——而且在诺奖里也是一等一的工作。

其中的引力的全息性原理,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末最具颠覆性的发现或者创意之一。

它将量子理论和引力理论直接画上了“等号”,独辟蹊径地开创了一条量子引力的道路。

这也带来了后面莱昂纳特·萨斯坎德,马尔达西那等诸多物理学家一系列著名的工作。

可以这样说。

这个发现算是人们第三次对于引力革命性的认识——前两次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以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但是!

但是!

但是!

重要的话说三遍。

与霍金的黑洞辐射一样。

截止到目前。

这个原理依旧没有办法用足够的实验手段去验证。

如今科学界只能在弦理论中的d膜系统,从理论上去分析得出引力的全息性。

所以这种做法更贴切的名字应该叫“规范-引力对偶”。

不过特·胡夫特比霍金幸运的是。

虽然他的全息原理没被证实,但却靠着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获得了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只是他比较偏的工作之一。

如果按照朗道的划分。

戴维·格罗斯大概可以排到25流。

特·胡夫特嘛

最少是2流。

如果全息原理被证实。

他立马可以蹿升到1流,和狄拉克等人并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