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道, 在于知己知彼, 而眼下连北襄的意图都搞不清楚,朝中的文武大臣们各执己见, 早已吵作了一团。

有认为要探清究竟的:“事出反常必有妖,切不可轻举妄动落入圈套。”

有认为应当速派兵支援的:“北襄此番倾国出动,如何能不打起精神应战?”

也有认为兰其罗是虚张声势的:“笑话, 北襄刚打完内战, 还不知举国上下能不能找到二十万全须全尾的儿郎!”

有道是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吵了半天,最后也只没吵出个结果, 只有待前线的谭远行送来第二封军报,才知北襄到底是为如何。

他们没等太久。

翌日早朝,千里加急的北境军报送到了李文演手中。

——北襄并非虚张声势,已向清台城进发, 他们似举全国之力来啃硬骨头了, 何止二十万!

朝野哗然。

胤朝和北襄不同。北襄可以打打停停,打下来哪都算赚了, 回去尽够一冬,而定北军虽人数不输他们, 可十三城城城要守、处处要防,一时间压力甚大,大将军谭远行及其子侄谭世文已带兵在清台城镇守,上书数道,急请支援。

朝臣泾渭分明地划分成了两派。

一派道:“皇上,万望您派兵增援!如此局面,哪怕谭老将军在时亦不多见,一旦北境被破开了口子,京城危矣!”

另一派道:“先帝在时,征役甚多。为免黎民重负,皇上继位后削减了征役和税赋,如今兵力有富余的地方可不多!援兵若少了只是杯水车薪,若多了,只怕京城守备空虚,戎狄不待破开北境,直可从廓门山长驱直入了!”

两派人吵得是不可开交,平心而论,各有各的道理。

李文演当然也知道。

为平民心,他减了税役,如今在籍的军士不多,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