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没想到这家书肆的复习资料这么齐全,看来今天自己是来对了。

这些正是自己目前最需要的答题资料了。

从知道府试中要考一诗一赋开始,周青林就试着把自己印象中的几首赋词做了体裁分类,最常见的是辞赋和汉赋两种,如屈原的《离骚》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一种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而另一种则是以散文的形式抒情。

他看了上次从静墨轩买来的历年考题,发现去年府试杂文中赋的命题大多是借景抒情,如春花如冬雪,语句要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要求声律谐协,这是典型的骚体赋特征。

周青林又看了安州府前几年的府试真题,发现也都是这种体裁,而不是体物写志一类的。

当时他心里就在想,是恰巧安州府这几年的考题都是这样的,还是大历朝所有的赋在内容上都如楚辞一般侧重于咏物抒情的。

无奈自己在云河镇买不到更多能解他心头疑惑的参考资料,所以这几天周青林都在纠结这个问题,一时想着府试时要不自己干脆就以散文的形式写吧,可转念一想,又怕这种写法在本朝根本没有出现过。

到时答不符题意,考卷直接被考官黜落,那他不是瞎忙一场了。

没想到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今天居然让他在这里找到了这么多州府的历年真题,周青林一时乐得合不拢嘴,这可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正是时候啊。

他兴奋地喊来了书店伙计,指着书架上十几卷考题对他说道:“我想买这种历年的杂文试题,烦请小二帮我拿些来。”

“客官,不好意思了,府试三场考试的试卷是一整套的,咱们店里可不单卖的。”

“啊,不单卖啊。”周青林不免有些失望。

整卷买的话那可不便宜,上次他在云河镇买的那一卷就花了他一两银子呢。

周青林不死心地问了问整卷的价格,大概是运费成本的差异,这边一卷考题的价格是九百文,比云河镇便宜了一百文,周青林数了数架子上的卷数,全买下来的话是十六卷,也就是近十五两银子。

周青林心道,怪不得都说穷人念不起书,光这买资料的银子就抵得上一年的嚼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