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昨天侄女和她说了要把田佃出去的事,想来侄女婿则是为了这事过来的。

周向东刚从地里回来,马上就要育秧苗了,他得去盯着些,如今族里多了三十亩水田,这秧苗的好坏可是关系到日后的收成呢。

看到周青林在屋里等他,周向东也没有耽搁,直接就问起佃地的事来。

昨晚刘氏已经和他提了这事,也跟他说了周青林想接着再考府试的事。

一时间周向东心里感慨良多,本以为周青林被爹娘兄弟分出来后定会一蹶不振了,没想到人家带着妻子闺女把小日子过得好好的,不但在徭役中想出的好法子帮了村里人,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考了一个案首回来。

周向东心想,这周富贵夫妻两个怕是丢了宝贝还不自知呢。

周青林把租田事项仔细说了说,过了一会儿,周向东才开口说道:“原先你家的地佃给族人租种时也是五五分成的,且那田税还是由你们交的,如今你提出让佃农交,这怕是要惹人闲话了。”

当年周大有把地低价佃给族人耕种,那是抱了帮扶的心思的,这么多年过去,佃田的族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如今再提承担税赋的事,那他们肯定是不乐意的。

想了想,周向东又说道:“换作以前,由着他们讲就是了,反正又伤不了咱们到什么,可如今你还要考功名呢,闲话说多了对你的名声定然会有碍的。”

周青林听了点点头,觉得族长说得没错,给习惯了,渐渐的人家就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不再给予了,或者只是稍微少了数量,那对方就立马会跟你翻脸了,甚至还要埋怨你把他该得的好处剥夺了,这就是典型的近因效应。

“那我还是自己找人租吧。”他本想着大家都是一个族里的,原先他们也一直是租种着他家的地,所以想先问问他们。

可就像周向东说的,这些人肯定不会满意他提出的条件的。

不是他周青林舍不得出那些税赋,而是自己不想惯着他们这些毛病,这世上可没谁该着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