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县试第一场中啦!

紧接着,热闹的锣鼓声音响起来,几个身穿红上衣的人过来卖力的表演一番,为首的说唱了一些热闹的词,内容是一通的夸。

顾家曾祖父高兴,被周围人围观更是脸上有光,也不介意这些吹鼓手来打秋风,让顾爷爷去取了一百文钱来。

为首的嫌钱少,不满意,想要再要两百文,最后顾爷爷又去取了一百文给他们,这才欢欢喜喜的走了。

看完全程的顾思满头问号,望向他曾祖父,意外极了:“这不是考完那天出头牌时的人吗?他们是衙门里的人?”

顾家曾祖父呵呵笑:“不是衙门里的人,不过能占了这营生,肯定与衙门里的人有关,他们来贺喜,你不给钱他们肯定不会罢休,麻烦的很。”

顾思眨眨眼,这有些明抢啊。

他好奇问:“是全部都贺一遍,还是……”要是全部贺,我的天啊,一家两百文,两万多文都有二十多两了。

“只贺前十,希望他们后天能继续来。”顾家曾祖父声音里含着期待。

顾思懂了,每场前十都会去祝贺。

第一场发完案,明天就要考二场了。

顾思早早的睡了,寅未才起,比上次起晚了半个时辰,检查好东西,确保带着《圣谕广训》,吃完饭,就去了县衙。

第一场没中的都不能参加第二场考试,这次人一下子少了很多,差役检查时会特意检查《圣谕广训》里有没有夹带。

入完场,认完保,顾思看有人搬桌子上台阶,要到大堂前的廊下去,便也带着东西过去了。

县试每场前十名要“挑堂”,又叫“提堂”,要坐在县官的眼皮下考试,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监视。要是考不好,县官就要怀疑你第一场是不是作弊了。

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对顾思侧目,他是十人里最小的。年龄最大的那个,都胡子花白,四十多岁的样子了,看着顾思时眼睛里流出羡慕来。

第二三四五场都是覆试,第二场考的是四书文是《孟子》,《性理》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百字。

论这种体裁,顾思练习的不多,一是不重要,二是他写作功底在,不用多加练习,写的也会很顺手。

这一次,因为论没有字数要求,顾思一不小心就写的多了,写完后就听到了辕门外热闹的声音。

等誊写好,头三牌都出辕门了。

他也不急,认真的抄完《圣谕广训》,检查了整整四遍,放了一会儿,又倒着检查一遍,最后再顺着检查一遍,以确保绝对没问题,才交了卷。

不是他小心过头,实在是要是错了一个字,他正场考第五也没用,成绩还是作废。

顾思一出去,就看到了祖父和曾祖父,两人迎上来,顾家曾祖父有些急:“题难吗?”怎么出来晚了?

顾思说了,顾家曾祖父失笑:“你少写一点就行,这么认真干什么?这一场又不重要。”

顾思一想也是,觉得他可能是八股写多了,一到没限制的地方,就放飞自我,把这个当放松环节了。

一百三十八人,初覆的成绩第二天就出来了,顾家曾祖父早早的过去蹲发案。

这次人少,他们又在候着,顾家曾祖父特意穿了童生服,他年龄又大,也没人敢挤他,差役一贴了圆案上来,他们就围去。

顾家曾祖父闭着眼,紧张极了,左手紧紧握着右拳:“第几?”要是后退了,虽然对县试整体排名影响不大,但这说明顾思正场可能只是走运写的好,府试有可能考不上。

要是没后退,甚至前进一名,也说明他学识扎实,连进士都认可他的功底,那府试可就稳了。

顾思望着自己和廉培紧挨着的排名,露出了一个笑容来:“第二。”

顾家曾祖父惊喜的睁开了眼睛望过去,不些不相信:“竟然是第二?!进步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