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他要考举人!

从一进城,顾思的眼神就看不过来了,这家的商铺瞅瞅,那家的楼看看,再和《清明上河图》里的场景比较一下。

府城里两层的建筑很多,三层的也不少,街上人很多。

“怎么这么多人啊。”顾思感叹。

汉中府只是个府城,既不是省会,更不是京都,怎么看着快要和北宋汴梁一样热闹了?北宋人很少吗?

顾爷爷笑了:“现在是院试期间,不止考试的童生和家人来府里,还有很多乡下人进来卖东西。”

“这么多人,那得有多少考生啊?”顾思有些感叹。

“至少有两千多人。”顾家曾祖父回应着。

“你怎么知道?”顾思有些奇怪,他参加高考时,也只知道本省多少考生,不知道本市多少考生啊,那还是信息发达的现代。

可能是他曾祖父年龄大了,知道的多了就清清楚楚了?

“咱们府上童生每年都录五六十,四十多年下来,可不就这么些。”顾家曾祖父应着,突然考起了顾思来,“你算一下府里一共有多少童生。”

“按五十年算,四五二十,五六三十,就两千到三千之间。”

顾思应完,刚想说有两千多童生也不可能每次都有人来考啊,一想到他曾祖父都八十一了还来考,就不觉得奇怪了。

有希望的事,除了重病有孝在身,能来得都来了。

你要说考试要银子,能念起书的本来就不穷,童生也比平常人好赚钱,只要不懒,报名的费用不是什么事儿。

顾家曾祖父满意了,给顾思解释:“人多还有一个原因,院试府里一下子进三五千人,慢慢的,咱们府里有些地方在院试前会有集会,人自然多。”

“哦。”顾思明白了,眼睛继续瞄着四周,看到什么不懂的或新奇的东西就会问。

家里人看他见什么都稀奇,终于有了孩子的样子,不由都失笑起来,耐心的给他解释。

顾爷爷去找了店要了一间房,东西都收拾好后,顾思见家长没有外出的意愿,就问他们:“不去我三外公家吗?”

顾爷爷去看他父亲,顾家曾祖父有些尴尬。

往年里,上一次院试,顾家曾祖父没去,他年龄大了,有些不好意思去请教晚辈。

这一次顾思一问,他就有些意动。

“去吧去吧,我三叔爷不说是秀才了,好歹也在府衙里做事,要是有渠道知道一些学政的喜好之类的,咱们把文章向着那个方向写。”

顾思极力劝着,从他三外公那里,说不定可以借到一些家里没有的书,他跟着再听一下过来人的意见,先积累着。

顾家曾祖父吃了一惊,他从来不曾和顾思说起过教官录人也有文风的喜好,他怎么会这知道这个?他试探着问:“向着哪个方向写啊?”

“考官要是个务实的,咱们就向着务实的方向写;要是个喜欢词藻华丽的,就向着华丽的方向写啊!”

顾思说完见他曾祖父盯着他,便笑了:“我外爷爱吃甜的,我外婆爱吃辣的,菜里要是有甜有辣,我外爷会觉得甜的好吃辣的不好吃,我外婆刚好相反。口味有喜好,看文章也有喜好啊,我就不喜欢《诗经》。”

顾家曾祖父听着听着,突然“啪”的一下拍了一下手,而后一下一下的慢慢拍起手来,高兴的哈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