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一百一十二章

谨言 来自远方 1455 字 2022-08-24

同南北和谈相关的消息也不断传回北六省,被派去京城做名人采访的两个记者,采访政要时,还近距离接触到了国内各行各业不少顶尖人物,包括国内闻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以及学者教授。

很快,二十多篇专访发回北六省,李谨言眼前顿时一亮。

“物理,化学,医药……文学,数学……纱厂,医院?”李谨言坐在桌旁,翻看着两名记者发回的报道,在其中看到了不少熟人,天津的宋老板,湖州的顾老板,还有和顾家齐名的四象之一庞家的庞三老爷。庞先生十分注重国人的教育,并与其兄长一同创办了浔溪医院,提倡西医。虽然只是乡镇医院的规模,但医生医术高超,兼收费低廉,在湖州一带多为人称颂。

西式医院,这提醒了李谨言。

楼家西药厂生产的药品目前只供应军需,但这并非长久之计,药厂如果想长久的发展下去,药品早晚要进入民间医院。考虑到磺胺和青霉素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保密,和庞家合作的想法暂时被李谨言压了下去。不过他可以建议楼少帅在北六省开设军医院,并有限度的对民间开放,具体还需要楼少帅安排人进行操作。

将所有的专访都翻过一遍,李谨言先是高兴,然后不由得皱眉。

华夏不乏顶尖人才,但怎么把这些人才吸引到北六省来是个很大的问题。他自己出面肯定不成,在这些大牛面前,他算哪颗葱?唯一的办法就是请楼大帅或者是楼少帅出面,但这个把握也不大。这年代,身怀大才和爱国心的学者和后世的砖家叫兽完全不一样,想请到他们绝不容易。用钱用权,他们能当面给你一板砖。

楼家可是军阀,就算是接连打败了俄国人和日本人,收回了南满铁路,那也是军阀,顶多冠上个爱国的名头。在北六省楼家的名声的确不错,但放到全国……天南海北的,只凭一张嘴,谁会轻易相信军阀办实业只想为国为民而不是为自己敛财?

李谨言叹了口气,这就像是一盆喷香的红烧肉摆在面前,却隔着一层防弹玻璃,想吃肉?把玻璃敲碎再说。

有一瞬间,李三少起了绑票了念头,既然是军阀,那就按照军阀的作风来干?随即摇头,要真敢这么做,除了挨砖头,恐怕还要被骂个狗血淋头。看起来,这些事还得请展长青任午初那个级别的老狐狸出主意才成。但主意肯定不是白出的……

李三少不由得仰天长叹:“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