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藏金

续南明 老白牛 5839 字 6小时前

旁边有好汉道:“鞑子也不是三头六臂,俺们家人都死在鞑子刀下,能拼一个是一个。”

曾有遇却注意到魏应嵩话语中的一个信息,他皱眉道:“魏兄弟是说,你们在费县、蒙阴等地,有看到鞑子甲兵精骑一队队南下?”

魏应嵩道:“是的,魏某肯定!他们精骑颇多白甲。又多马甲,看盔甲旗号是贼虏满洲镶白旗的兵马。还有身穿黄色外镶红边棉甲的骑兵,骑术矫健,似乎是蒙古人。又有很多头戴红缨帽,身穿柳叶甲的骑卒,看他们举的旗号,估计是漠南漠北的红缨鞑子。”

曾有遇坐不住了,招呼队中的甲长伍长到殿堂说话,他皱眉说道:“兖州路的鞑子不是在攻掠青州府与济南府吗?他们集兵南下,想干什么,不会又想攻邳州吧?”

汤河图沉思:“昨日起,队中兄弟就有看到鞑子精骑南下,裴爷与凌爷因此带人跟去。但他们传回的消息,鞑子并未向郯城方向走,而是转过帽子山,往西南方向去了。”

曾有遇摸着下巴:“鞑子去西南作什么?还不是小股的哨骑。听那魏应嵩说,他们看到很多股的人马,都是白甲马甲,还有蒙古人的骑兵,他们……难道?”

众人相看,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惊恐。

汤河图颤声道:“杨相公去兖州,会不会一出郯城,踪迹就被发现了?鞑子大部虽不在兖州府,但这边哨骑还是多的。几千人马,还有很多的马车辎重,被鞑子发现很正常。”

“所以,鞑子想干什么?”曾有遇拿块木炭,在墙上写写画画,“杨相公去兖州,一路要经郯城、峄县、滕县、邹县。依兄弟们哨探,郯城、滕县、邹县都是平原旷野,随行三百骑兵,搜索平野很容易。但有一个地方……”

曾有遇炭笔点在滕县到峄县的一段:“过了临城驿,就进入峄县县境,这里山高林密,延绵几十里,骑兵队搜不过来,官道离山更不过二三里……”

他判断:“相公随行二千多人,人人有马。鞑子南下最多也二三千人,野地列阵对战,我新安军不惧那些鞑子。所以,鞑子选用精骑,也是想出其不意,在峄县这一片伏击!”

至于鞑子怎么知道新安军一行去兖州府城,又怎么知道他们回来会走峄县这一线,这其实很好判定,有经验的主将根据哨骑提供的各种情报,如所见兵马辎重多寡,官道情况如何,周边各类环境因素等,都可以在判断的地点设下伏击。判断失误,最多白潜伏几天,判断成功,就是一场大收获了。

想到这里,曾有遇等人坐不住了,必须马上通知杨相公,这也是他们这些哨探的意义,若相公一行出什么事情,他们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曾有遇让麾下收拾家伙,轮流吃喝,尽快出发,然后走出殿堂。

他心里焦急,面上却不动声色,笑嘻嘻的对魏应嵩道:“魏爷,我等军务在身,就此别过。你等敢杀鞑子,也是好汉,若在山东混不下去,可来邳州投靠我家大人。”

他拱了拱手:“我家相公麾下精锐数千,钟吾寨、天月寨几次与鞑子血战,斩获鞑子人头一千四百颗,里面更有甲喇章京,牛录章京级的人物。这些都真实不虚,只要进入南直隶,轻易可以打听到。”

他意味深长的道:“你等若来邳州投靠,有人问起,就说是我曾有遇保举。”

……

正月二十日,上午,兖州城外。

白雪茫茫,寂静无声。

突然密如骤雨的马蹄声响起,由远及近,化为了震天响动,漫天席卷的雪雾烟尘中,一大群骑兵钻了出来,一色的铁笠盔,一色的黑色斗篷,一色的灰色精甲,个个脸上蒙着口罩,深沉威严,夹带霜雪。

他们旋风似的冲到泗水河边,看着对岸的府城,一个清冷的声音喝道:“给我搜!”

众骑轰然领命,个个抽出手铳,就从连通两岸的泗水桥上冲过,又分数股,一去东门宗鲁门,一去南门延薫门,一去西门望京门,一去北门镇岱门。

为首骑士则驻马泗水桥边,身旁一队人不动,作为驻队,戒备与增援的作用。

不知过了多久,有骑士来报:“夫人,城内城外,没有一个活人。”

为首骑士道:“刘致卿,你带人去禀报相公,余者随我进城,勘查扎营之地,水源水井。”

近午,又是如雷的马蹄声响起,一群群延绵不断的骑兵奔涌而来,这些骑士,个个罩着深红色的羊毛围领斗篷,一色银白的铁盔铁甲,宛若向前移动的钢铁洪流,却是杨河领军到了。

昨天下午大军到达了邹县,歇息一晚,近午时,就到了兖州府城。

此行顺利,没有士兵掉队,仅有几匹马骡生病罢了。

钱三娘骑兵队已经哨探过兖州内外,还勘探了水源水井,扎营之所,她向杨河禀报邀功,杨河嘉许了她几句,在众将簇拥下,策马到泗水桥边眺望。

此桥为明时官马大道要冲,入兖州必经,万历三十二年动工,五年后完工,全长一百多米,宽八米多,全部用大石砌成,有十五孔,琢镂精细,为兖州十景之一。后世这桥依然存在,称为泗河南大桥,策马桥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对面雄伟壮观的兖州府城城墙。

眼前巨城长十四里又二百步,城墙高厚,外砌青砖,四门皆有瓮城,可谓固若金汤。

但就这样雄伟巨城被清兵攻破了,传说兖州陷落有内奸出卖的原因,“有副将刘某为内应,城遂陷”,兖州民间也流传着“花马牛卖城”的故事。

策马桥上,可以看到南部城墙大部分,东面城墙一部分,此时南门皆毁,外间的关厢房屋全部被烧。东门那边也一样,城外民房棼毁殆尽,四野安静,一片死气。

杨河叹了口气,进入山东各城后,就没有看到一个活人。

他吩咐属下:“接管城防与四门,一总驻东门,戒备宗鲁门一片。二总驻南门,戒备延薫门一片。三总驻西门,戒备望京门一片。四总驻北门,戒备镇岱门一片。余者随我进王城扎营。”

杨大臣,韩大侠等人互视一眼,抱拳喝道:“是,相公!”

当下蹄声杂沓,众骑一总一总从泗水桥过,在骑兵队指引下,转向各自的扎营之所。

杨河也从南门延薫门进入御街,从这里可以直达王城的萧墙大门口。

城南为居民区,三纵三横的街道,由于是新扩的兖州城区,低洼地较多,水塘湖泊星罗棋布。

进入城内,就见满目疮痍,塘湖并街路尸骸若山颠,到处是扑倒的死难者尸体,房屋成片的倒塌烧毁,有些至今余烬未灭,空气中蔓延着难以形容的焦糊味与臭味。

所行将士都是看得目眦欲裂,深深的愤恨,杨河咬了咬牙,一路行来,诸城皆毁,百姓屋舍成灰烬尸骨。只可惜此行时间有限,不能收敛死难者尸体。寒冬腊月,掩埋尸骨也非常困难。死的人太多,更埋不过来。只能待清兵退后,由当地的官员收敛。

很快到了府河,这是原本的南护城河,鲁王朱檀就封时扩建兖州城,将原本的南墙向南移二里三十丈,护城河就成了穿城而过的府城河,又称“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