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武备

续南明 老白牛 3254 字 2022-08-24

他说道:“说起来邳州青皮还是外地人多,但头目骨干多是本地人。他们来源,主要是各地来的农户莠民,邳州这边是漕运要道,外来人多,很多人找不到活干,就变成无赖。本地青皮则多是破落户,很多绅商子弟潦倒了,就成为恶少。很多打行骗行的头目骨干都是他们。还有很多小商小贩,动不动活不下去,就成为青皮。”

众人都是意外,原来青皮这样来的,还以为他们天生好逸恶劳呢。

情报所这样一分析,众人对这些青皮的成因来源也了解许多,眼光拨到了一个更高的角度。

杨河亦是一叹,这两天他看了邳州城的市容风情,总体感觉邳州城虽说繁华,但贫富悬殊过大,富者光鲜亮丽,穷者穷困潦倒,似乎中产阶级太少。

这贫富一悬殊,肯定会造成很多问题,特别绅商子弟破产,成为城市游手无赖一员,那危害性更大。

因为他们有一定的见识经历,就如文人加入流寇队伍,那流寇的危害性就会加大一样。

张松涛哼了一声:“本地青皮横行,官府就没有管制?”

胡就业道:“倒也有,听说那苏知州发了很多告令,禁止游手无赖,但没用。本地士绅也建了育婴堂、同善堂、栖流所等等,想吓阻无赖勒索,一样无用。”

他脸上现出讥笑:“要知道很多打手打行什么,原就是这些士绅养出来的。现在这些人也倒霉了,被恶狗反咬自己身上。”

杨河叹息一声,站起身来,其实他很早就关注过明末城镇的无赖青皮问题,也知道各地官府采取种种措施,意图扼制这种风气的蔓延,但没有用。

因为说白了,这其实是体制的问题!不是想扼制就可以扼制的。

因为他们是以农业社会的思维,来管理商业社会的事务,自然事倍功半,甚至全无收获了。

明末很多地方已经很繁华,商业兴盛,特别城市的规模,城镇的规模急速扩大。

但这种扩大并不是好事,因为此时大明仍然是小农经济,完全没有独立的、专业的城市管理体系,甚至那种思维。

大量的人口进入,但管理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安置更跟不上,流入城镇的人口谋生困难,怎么办?

内中好逸恶劳的游民就变成无赖了,他们又欺压良民,让一些人坠入奸邪,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这也是历代不喜欢商人,打压商人的原因之一,因为统治者潜意识就不喜欢商业社会这东西,太脱离他们的统治能力之外了。

大明也打压了商人近二百年,一直到明中期,时人笔记也称这段时间是明朝风俗良善的黄金时期,被文人士大夫广为赞誉。

到明末,商人打压不住了,因为官绅自己就成为商人了,不过看笔记,官绅自己都不喜欢这个时代。

这也是众人向往三代之治的原因,纯纯粹纯的小农经济,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管理上是多么的轻松方便啊。

还有牙人。

想想这里,杨河也是感叹。

最初牙人是有意义的,比如此时信息闭塞,商品分散,一些外来商人要收购贩卖都不便,就出现牙行这一中介,让双方便利。

对百姓来说,你去买东西,也怕遇到奸商以次充好,银色不足,甚至遇到假银假钱等问题,这时候也需要牙人这个中介。

特别对一些百姓来说,如果有大交易,如买牛,买马,买骡等等,更怕遇到次等货,更需要牙人了。

就算牙人有“成三破二”的规矩,从买方提百分之三的佣金,从卖方提百分之二的佣金,许多人其实也愿意付这个钱。

对官府来说,他们也需要牙人。

此时代很多物价是由牙行评定的,商人纳税,禁物要物运转,都需要牙人监督。

可以说此时社会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牙人。

但因为垄断,牙人权力太大,慢慢脱离了中介的意图。

牙人不需要本钱,却赤手拿鱼,空手套白狼,以半官方身份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欺骗客货,拖欠货款等等,早对市场经营形成严重干扰障碍,必须改变。

至于私牙,早成恶棍集中地,没有任何意义,剿灭便可。

……

杨河让胡就业继续说土匪的事,这方面,胡就业情报所倒了解不多。他情报所现在只是发展初期,只能探探关厢与近郊的匪情,说匪徒啸聚为盗,强半无业游民。

又说这方面水很深,情报所只粗粗知道很多豪强大户养匪,或本身就是匪。

负责治安的快班也有很大的问题,有些人自己就是匪帮的后台。

更远的地方,就要看骑兵队与哨探队了,特别青山贼与地方土匪。

杨河看向钱三娘与曾有遇。

钱三娘站起身来,胡就业连忙坐了下去。

“青山贼老巢早已锁定,随时可以剿灭!”

钱三娘声音清冽,若清泉雪莲。

她灰毡斗篷,高挑的身段站着,就飒爽、矫健。

“现在关键是地方上的土匪。骑兵队哨探,邳州的土匪确实多,不说各山寨,连每个村寨几乎都有匪。按划分的话,当可划为土匪、兵匪、义匪、积匪几种。”

钱三娘眼神湛湛,比起往日,她自信了不少。说话也带了逻辑条理,可能受杨河影响。

每次看到她,杨河总觉赏心悦目,这是个适合他审美观的女子。

又因为九爷出去招兵买马,钱礼魁留在新安庄准备复开飞云镖局,骑兵队这边,就由钱三娘主理了。

“土匪,就是普通的匪,很多游民生计没有着落,就变成了匪。若有活干,他们又成为民。或是忙时干活,闲时做匪,邳州很多村寨都这样,有些村子,整庄的人都是匪。”

“兵匪,就是溃散的军伍了,邳州靠北面较多。”

“义匪,很多人自称杀富济贫、替天行道,但还是匪。”

“最恶的就是积匪,这些人世世代代做匪,不管家中贫富,就是喜欢干这行,当地人又称他们惯匪、世匪。这些人非常恶,抢劫烧杀、绑架勒索是常事。骑兵队哨探到本地一个称‘马嬷嬷’的女匪,似乎就是积匪,但还未查到这马嬷嬷是谁。”

曾有遇忍不住插了句:“关于积匪,哨探队也听到不少,邳州很多匪徒就是积匪,他们世代抢劫做贼,却不以为耻。甚至有积匪说:‘生而为强盗,做鬼也不冤。’‘宁我欺负人,不能受人欺。’‘年轻不刁人,到老后悔迟。’很多积匪家族祖孙、父子、叔伯、兄弟、子侄都是匪,就象开个铺一样传袭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