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页

“啥?女娃娃对上的?”

“人家女郎上了学校,我瞧着没白上,比刚那个大个子小子还要厉害,这一张口一句话就赢了十文钱。”

“还是念书好,这学校没白上。”

男人听了,他个子高,果然看到人群前头有个十来岁的女郎,拎着灯笼,拿了十文的红包钱,再看自家还在他怀里舔着糖吃的小子。

“等咱娃娃年纪到了,送不了官学,也送去学校学一学。”男人说。

妻子自然是好。

若是以前想都不敢想,可如今日子好了,能攒下钱,能吃饱肚子,等娃儿年纪上去了,上学识字的钱定能攒出来。

这样的好日子,多亏了顾大人黎老板来昭州。

第156章 建设昭州56

两天预热,到了十五元宵灯会上,昭州城内可热闹了。还有远路来的乡绅,花了钱租了小院或是客栈,一路车马带着家里人来昭州城瞧热闹。

灯会是傍晚天刚擦黑就挂上了灯笼,点的城区内几条主街道灯火通明。路是水泥路,光滑平坦,两边的下水渠上搭着板子,隔一段路放着盆栽,摆的都是昭州寻常见好养活的绿植。

平日里搁乡绅老爷眼里都不够瞧,可这会齐刷刷的两条路都这般,别说还真是好看,再配上亮通通的灯笼。街道上,城里人是不分男女老少,皆是出门穿着新衣,拎着灯笼。

先不说别的,乡绅老爷先说:“大家是有钱了吗?这日子过得好了?”他七八年前来过一次昭州,那时回去还说,昭州有什么好的,也不比他们府县强哪里去,人人脚下都是草鞋,衣服打着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