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页

而早期第一波捐银子的六十三位商贾,这会是在家坐着就乐开怀,整天是盼星星盼月亮,等着路修好了,立他家的功德碑,印他家的姓氏路。

那得炸一炸炮仗,发个喜钱,摆个宴席,好好热闹热闹。

没捐银的小商贾这会也心动,也想路上印着他家的名字,可一是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就算动了家底积蓄,现如今还不知道顾大人收不收银子,要是捐钱,前头那些大的老爷,肯定跑到他们前头去。

不过这路上署名太让人心动了,思来想去,当初嫌工人运石头的那些小商贩这会还是聚在一起,乱七八糟的凑着银子,你家三十两,我家四十两,写了请愿书。

愿意捐银城里路,能不能署名。

这些人都怕顾大人瞧不上这凑起来的几千两,可没成想顾大人略略思索了下,说:“善心好,那就修一条百家善路。”

啥事百家善路?

顾兆本来就是想动动昭州城的格局,自然不会拆迁——没那么大手笔银子,也劳民安顿,现在当务之急是挣钱,而不是花钱,除了必要的修路盖厂加工商品。

现在昭州城的路七七八八的杂乱,顾兆想修几条主路主街道,其实路宽倒是好修,有些家家户户门口留有空地,虽然房屋院子大门起始对不起,有的多一米,有的凹一些,整体划下一个道,修宽一些,这就是居民区主街。

衙门辐射开来的商铺街道本来就宽——方便马车上下货还有接待人,当时留的地方就宽,这里也划到一起修平整,属于商业主街、政府办公主街。

百家善路则是从北门到南门,尽可能的修一条中轴线,修不到一条,那就错落大路基本保持中轴就成了。这中轴主路,隔两三米就一小块立起来的石碑,上头写了捐银人,然后路边上两侧再给整一些印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