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顾兆是不知,郑辉口中的本价,那是从药农手里收上来的钱,没给按炮制后的算,自然是便宜不少。

两人先是买了下水,再拉了牙人一同走。

路上都谈好了,有顾兆在旁说道,就像顾兆想的,那一年二十两一环内的院子不好租,如今还空着,路上谈好了价钱,还便宜了一两银子。

要是郑辉谈,那就人要多少给多少。

一两银子也是修葺的,两进的院子后院荒废,窗纸总要换,瓦片也要检查检查,该换的换。

到了石榴街,顾兆拎着两桶下水下来,跟郑辉交代的差不多了,如今就是去看看院子,与院子主人签了契约合同就成。

确实如顾兆想的很顺利,不到中午郑辉就办好了,买家具、修葺、糊窗这些都有小厮和张妈跑腿,郑辉选家具定款式——还拉着柔娘一起去了。

未出阁的大户人家小姐是不轻易出大门的,唐家虽不是高门大户,可唐柔是庶出,以前三月三上巳节、庙里进香,嫡母带着女儿外出交际,十次里能有两次带着唐柔都算好的了。更别提上街采买。结了婚的,要是有相公陪同,倒是能逛一逛。

可唐柔嫁进郑家,之前一直拘在院子里,半步没踏出过。如今到了府县,没人认识她知晓她,身边相公陪着,问她什么床好,衣橱雕什么花样子,这都是第一次体验,姨娘以前教她,男人问女子想法,不该真的说,都是听男人的,要顺从,这才是规矩,可不知怎么的,就和第一次站在黎家灶屋里吃那颗鸡蛋的滋味一般,唐柔细声的真说了。

觉得这个好看,不想要那个款式。

郑辉说好,按照妻子想法来了,也是越看越觉得妻子选的好。

唐柔想,她又和姨娘说的不同了,没了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