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大媳妇儿听得咋舌,人都偏心,可偏成这样真少见,敢情大儿媳的命不是命,那大儿子就像是田里的牛,只巴着耕地干活,半点好都不给。

“如今黎大日子过得不错,那黎老太就没后悔吗?”大媳妇问。

就跟听说书的一样,人都爱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事。在大媳妇儿看,这黎老太磋磨媳妇儿,就是害死了媳妇的,总要有个报应才行。

“人家后悔?人家去府县当老太太享福去了。”王婶真心叹了口气,唏嘘不已说:“可能就是命吧,黎大这父子俩命都不好。”

“分了家,没了黎大,没两年,黎家供黎正仁吃紧,黎正仁试了两次都没考上,后来干脆去了府县酒楼当学徒,不知道怎么得了账房的青眼,将闺女嫁给了黎正仁,如今黎正仁接管了账房位置,在府县买了院子,哪还用下苦力干活,听说每天扒拉个算盘,一年就有二十多两银子拿。”

王婶说到这儿是真羡慕,黎正仁发达了,把田里的老子娘都接到了府县里享福,哪还能瞧的上黎大这三间大瓦房?

都是泥腿子。

大媳妇听了心里又羡慕又有些憋闷,“那可真是了不得了,难怪瞧不上,连周周招婿都没回来吃酒席。”

黎大家当年茅草房时,王婶是真同情,还搭手帮一两把,可黎大家过好了,眼瞅着院墙修了,青砖大瓦房盖起来了,王婶心里就跟灌了几瓶子醋一样,酸啊。

可现在把过去的话一学出来,对比一下,王婶又没那么酸了。

真要酸,黎大和他那小弟还比不得。

“人心里也记恨着黎大呢,要不是黎大分家,黎正仁也能继续念下去,没准就考个秀才举人老爷什么的。你没看,二房那一家,以前黎正仁当学徒的时候,黎老太还在村里,跟黎大还有来有往,自从黎正仁发达了,二房也是不拿眼睛看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