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七零之龙凤呈祥(43)

原先,袁镇长只是代县长,但在前两年,这个代字就去掉了。

现在这个镇长一直在袁县长手下工作,和沈青松的相处也比较愉快。

镇长知道沈青松和袁县长的关系,再加上沈家票的大队长,份量说不定比他这个镇长的份量还要重,毕竟,周边的村子都是依靠沈家村才能发展起来。

两人一起出去袁县长那里,袁县长听到沈青松的担忧,“好像也不无道理。”

沈青松点头:“这些事真的有可能发生,利益动人心,更何况是时隔十年的高考,这要是能考上大学,说是天之骄子也不为过。”

“万一有人特地该成和别人一样的名字,又把户口迁过来,特地截住邮递员,或者买通邮递员,拿走了那封原本属于另一个人的录取通知书,那另外一个人何其无辜,可能人生的轨迹都不一样了!”

袁县长面色凝重,直接打了电话。

市长听说后,很认真地考虑了一会儿,道:“我会和省长汇报的。”

沈青松听到这样的结果,也不算失望,毕竟这也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

高考是全国范围的,而且还是近十年的第一次高考,必须慎重。

顾细听完沈青松的讲述,道:“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要拿出举措,那必须要赶紧了。”

沈青松:“希望来得及。”

他早有这个想法,可是高考一出来,就和上面反映,那也太奇怪了。

现在这个时机也还行,他当时和袁镇长说的时候,被问及这样想的原因。他就说,十里八乡都知道他们村最喜欢考试,那万一到时有人有歪心思,那他们村的人岂不是很吃亏?

他还说了,等考完试,他就请村里的老人去邮政局坐镇,决不能让别人冒领属于他们村的通知书。

至于为什么请老人,很简单,在沈家村,老人们早就不干重活儿了,这样轻轻闲闲的工作,正好让老人打发时间,也能让老人们产生成就感,他们都不喜欢闲坐在家里。

顾细和沈青松关心了一下第一次模拟考的考试结果。

“这次试题偏难,整体上还是不错的,”胡教授小声道,“但是和学生们肯定不能这么说。”

翌日,胡教授站在讲台上,面无表情:“你们看看你们的成绩,到时候高考,你们要和全国的考生一起竞争,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都不为过。剩下的话,我也不多说了,你们自己想想,接下该怎么努力。”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不约而同低头看试卷。

村里的气氛不一样了。

考生们明显比一起更加认真。

就连沈追龙都不再吊儿郎当,徐小甜的成绩可比他好太多了,那到时他要是考得不好,不得和小甜分开?

沈追龙想想都觉得难受,他不想和小甜分开,也不想拖累小甜。

顾细看了沈追龙的成绩,道:“追龙,你可别想小甜迁就你,报个不好的大学,我告诉你,这不可能。”

“你们都是,”她看向几个小辈,“该去哪儿上,就去哪儿上。”

以前恋爱脑,她不管,毕竟在可控范围内。现在可是关乎人生的大事,必须严令禁止。

沈追凤自然道:“谁那么傻?”

顾细:“我明天再和大家说一下吧。”她是不放心的,毕竟爱情来了,挡也挡不住,这脑子进水了,也挡不住。

沈追凤十分怀疑他们吗是瞎操心,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人是这样想的。

她亲眼看到好几个人露出被说中心思的神色。

沈追凤:……十分不理解!

虽然爸妈常说,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但也不是这种自损式创造法的吧?

顾细厉声道:“为其他人赌上自己的人生,这是最愚蠢的做法!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你为什么要委屈求全,迁就别人?”

“都给我清醒点!”

顾细这次的“发威”,让不少人清醒过来,这也算是一个好结果了。

备考工作有序进行,高考考生们比较重要,包括原先胶孩子们的老师也要高考,所以初中和小学、幼儿园孩子们暂时处于放养状态。

但是放假是不可能放假的,顾细就把所有孩子都弄去了幼儿园那边,让初中的孩子教小学的孩子,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教低年级的孩子,低年级的孩子教幼儿园的孩子,也让他们体验一下当小老师的感觉,知道老师们的难处,以后也能更好地配合老师。

随着高考日子的一步步临近,沈家村考生们愈发认真。

其余不考试的人,都知道这段时间对考生们来说很重要,平时几乎都不怎么经过阅览室那边,就为了让考生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高考前一天,几个老师统一给大家检查第二天的装备,“冬天很冷,一定要穿多点,知道吗?别让脑子冻僵了,手也冻僵了。”

顾细和沈青松一起来到阅览室,给大家加油打气,听到这话,笑道:“那多搓搓手,顺便也搓搓脑袋,让自己热起来。”

大家都笑了。

顾细看向台下的人,道:“拼搏一个月,就为了明天,好好考,别给自己留遗憾。”

大家噼里啪啦地鼓掌,眼中满是对未来的希望。

沈青松都安排好了,租了一辆大车来接送考生们。

考生们看到这个大家伙,都震惊了。

而当大卡车架势到考点的时候,周围的人也震惊了,这是哪个村?这么豪横?

一看挂在车边的横幅,沈家村,哦,那不奇怪了。谁让沈家村是全县最有钱的村子,听说村里的路都是水泥的,里面一片小楼房。

老师们不厌其烦地给大家检查准考证和文具,生怕有粗心鬼忘了东西。

沈追凤精神十足走进考场,她觉得自己今天运气特别好,一定没问题的。

监考老师走进教室,没第一时间发试卷,而是先发了一个准考证号,道:“这个准考证号,大家一定要带好,到时拿录取通知书,要凭借准考证号才能成功拿到,而是为了有人同名同姓冒领你的准考证书。”

“每一个人的准考证号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们的试卷也要写上。”

沈追凤没考过高考,自然不知道以前没有这个程序,她听话照做。

而后,才是发试卷。

拿到试卷,她先按照老师说的,粗粗浏览一遍,看完后,内心窃喜,这比她们的模拟考要简单,她以为村里最后一次模拟考已经很简单了,没想到这次还要简单。

她缓缓呼出口气,沉下心来。

爸妈和老师都说了,越到这个时候,就越要静心。这样的试题,对于卫则那样的学生没有太多优势,反而是她们这种中等成绩的考生,可能会超常发挥。

她的脑子前所未有的清醒。

沈追凤拿起笔,刷刷刷地写,写完后,她又十分小心地检查了好几遍,找出了两个小错误。

她不由庆幸,看吧,今天果然运气超好的!

交完卷走出考场,沈家村的人默契十足,没对答案,考完最后一科慢慢对不迟,现在不讨论任何关于考试的事情,以免影响心情。

沈家村包了个大卡车,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吃完饭后,大家可以在后车厢休息一下。

车厢内被婶子大叔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各人带上自己的旧衣服,往地上一铺,愿意谁就睡,不愿意睡就坐着复习,大家安安静静的。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沈追凤风似的跑出考场,小声对顾细说:“妈,我考得非常非常好!”

她在考试的时候,一点都不浮躁。

顾细竖起大拇指:“很有信心?”

沈追凤连连点头。

“那你可能是考试型选手,”顾细鼓励她,“等你的好消息。”

沈追凤:“没问题!”

等沈家村的所有人都出来了,大家一起回去,这次车厢上就热闹多了。

孙文直接在车上就收集题目和大家的答案,下车后,一群人跑去教室继续搞。

沈追凤坐在后面,心里默默盘算自己的分数,嘴角不由翘起来。

有人欢喜有人愁,可是这考完试了,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结果,还不如先好好工作,多挣点钱,以应对生活的变化。

第一节高考的录取率很低,就连顾细和沈青松都为村里的考生们捏了把汗。

村里的老人听了沈青松的讲述后,十分认真地保证,他们一定盯紧邮递员,绝不能让小人趁虚而入。

当然,顾细也和康红打了招呼,她送了一大包卫生巾过去,姐妹卫生巾上过报纸,被全国妇联点名表扬,可谓是明星产品,要买这么一大包,要费不少钱。

康红笑眯眯保证,“一定给你看好人和通知书。”

沈青松此举,只要是做出个态度让其他人知道,他们沈家村可不是谁都能骑到头上来的。

而好消息来得很快。

县里工作人员一路敲锣打鼓地到了沈家村,把大红花挂到了卫则的胸前,又把另外一朵大红包挂到周盼盼胸前。

袁县长笑眯眯地把沈广莲叫到跟前,“你这次有点可惜,只考到了文科的全省前三,和第一名只差一点点,县长伯伯私人给你奖励一朵小红花。”

袁县长知道沈家村重视教育,可也没想到沈家村的考生这么给力!

这里面有省理科状元,而且还是并列两名!

文科差了一点点,最高分只是第三名,可是录取人数上,文科比立刻要多一名。

沈家村的绝大部分考生都考上了大学,就算很多是吊车尾,但那样怎么样,考上了就行。

袁县长哈哈大笑道:“青松,恭喜恭喜啊,你这个大队长看录取通知书都看到手软吧?”

沈青松也难得开起了玩笑:“袁县长,您接报喜电话是不是也接到手软?”

两人眼里都盛满了笑意。

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羡慕地看向这几人。

卫则扭头,在人群中找到沈追凤的身影。

沈追凤以为卫则是在讨要恭喜,连忙说了好多句吉祥话,开心笑道:“卫则,我真的为你开心。”

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真好。

卫则抿唇一笑:“谢谢。”

周盼盼这个成绩,沈红飞激动得喜极而泣。这么多年的相处,师徒俩的感情早已如同母女那般深厚。

周盼盼抱住沈红飞,又抱着莫雯,哽咽道:“老师,雯雯也能考得很好的,等去了首都,我一定好好照顾雯雯。”

“都好都好,”沈红飞笑道,“咱们村里人,都要相互照顾。”

张兰芳似觉得自己在梦里,她生了一个差点考到状元的女儿?只差两名嘛,没关系,在她心中,广莲就是第一名!

她激动万分,一会儿说要摆酒,一会儿说要祭拜,还是沈广莲喊住了她:“娘,我要小时候的压岁钱,你说帮我保管的。”

张兰芳:……

她好气又好笑:“给你给你都给你,行了吧?”

省里的记者看到理科状元来子同一个地方,闻风而动,抱着好奇的心来到沈家村。

她以为这一篇报道的基调应该是寒门出贵子,贫苦人家孩子艰苦学习之类的,可是没想到,来了沈家村之后才发现,这儿的环境,比她经过的县里还要好。

房子是统一的红墙绿瓦,路上是水泥地面,旁边还有花圃,小广场里还有许多给孩子玩的设备,甚至还有木头做的健身器材。

这还是村里的老人给她介绍的,要不然她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

比起村里人,她更像是从乡下来的土包子。

她对这个沈家村的兴趣,和对两个理科状元的兴趣一样大。

采访两人的时候,记者和摄影师就发现,这两人提起最多的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和大队长。

包括她问其他考生也是,问村里人也是。

之后,她在村里参观,发现了更多的事情。

这夫妻俩居然懂那么多,是他们开了这么多的厂子!

这布告栏上的照片,也真实记录了村里的发展,记者迫不及待要给两人做专访。

顾细面对采访自然不陌生,她游刃有余地和对方交流,沈青松在一旁做补充。

记者充分感受到了顾细和沈青松的魅力,她昨晚采访,喃喃道:“有实力的人,在哪儿都能发光啊。”

记者迅速写好采访稿,她都想好了,先把沈家村状元和高考的报道发出去,吸引人看,然后再把对顾细和沈青松的专访发出去,肯定会有更多对的人看。

沈家村收到了那么多录取通知书,本来就引起了周围乡镇和上面的注意,随着报道的发出,更加引起了轰动。

这里不仅有被顶尖大学录取了的人,还有很多上了大学的人,既有质量,也有数量。

一时间,沈家村的风头大盛,就连沈家村系列产品都买得特别好。

村里人真是痛并快乐着。

快乐是因为最近有那么多喜事,痛是,居然要加班,不过有钱喔,那还是很开心的。

沈青松顾细和考上大学的考生家长们商量一起摆流水席。

这是沈家村的大喜事儿,值得庆贺一番。

“大队出一部分钱,我出一部分钱,剩下的大家都随意,不拘多少,”顾细笑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重要的是一个热闹。”

村里人知道顾细和沈青松的爽快为人,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能让顾细和沈青松吃亏。

大家打算既出钱又出力,一定要把这场喜事办得热热闹闹。

七大爷几个老人走进来,递出几个红包:“这是我们几个老家伙的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

其他人:“这……”

顾细和沈青松对视一眼,笑着道:“长者赐,不可辞,这是您几位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我们代表小辈们收下了。”

七大爷几人开心了,脸上笑成花:“这就对了嘛,还是小顾懂我们。”

等几位老人离开,顾细笑道:“咱们把这笔钱拆开,给出门的小辈们包红包,图个吉祥。至于几个老人拿出来的钱,以后我们另外找个由头发回去就好了。”

其他村民笑了,都道:“这个办法好!”

顾细还邀请记者一行人留下来吃席,顺便给他们村里拍张大合影。

办流水席那天,沈家村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无论是谁过来吃一顿都行,沈家村就是这么大方。

当然了,菜主要还是以素菜为主,反正绝对能填饱肚子。

沈盈竹和沈远梅也回来了,她们俩在文工团没有懈怠,也考上了大学,这次回来,和大家一起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