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无限能源动力汽车!

什么东西!

放一边!

还是让专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去研究吧!

一份是‘光能跨空间传输技术’?

“这个——”

“有点意思啊!”

单单是实现能量的跨距离传输,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国际上有一种叫做无线充电的技术,常规理解就是‘以电磁波或其他感应的方式来传输电能’,实际上并非如此,无线充电就只是做到接触式的传感充电。

重点是,接触!

正常的逻辑下,只要存在接触,就应该叫做‘无线’。

现在的‘光能跨空间传输技术’,才真的是完全没有接触,就可以跨越难以想象的距离,去完成光能的超远距离传输。

当上级部门领导层,看到了‘光能跨空间传输技术’都被直接惊住了,有些人知道赵奕申请和爱德华-威腾一起做研究,还和空间链接技术有关,最开始只认为是,对空间链接技术进行一定的完善。

现在他们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哪里是什么完善空间链接技术,直接就是完成了革-命性的升级,把空间链接技术升级为了‘空间能量传输技术’。

“如果是再下一步,岂不是能完成物质传送?”

“能量,再进一步就是物质!”

“这个说得通!”

上级部门马上召开了会议,会议上都是一片惊叹,然后他们讨论起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却发现暂时没办法去真正应用。

怎么用?

这种技术一看就非常的高端,但放在民用领域似乎没有任何意义,而其他领域也不知道该怎么用。

他们一时间想不到用法,就讨论起奕星科技申请使用技术的问题。

这当然没问题。

但因为牵扯到超高的技术,肯定是要高层会议才能够决策的。

高层一系列的会议后,同意了奕星科技使用最新研发出的技术,唯一就是技术所有权以及保密问题。

前者,赵奕也参加了会议,并和其他方达成一致,所有权归属国家、空间信息科技公司以及赵奕个人三方。

赵奕占据了一定的技术所有权,爱德华-威腾和张祁灿,则是只能拿到奖金了,因为有资格拿到最新科技所有权的,就只有在赵奕一个人。

保密问题,自不用多说。

和z波技术使用的授权一样,所有和空间链接设备相关的技术应用、制造,都必须要空间信息科技公司来参与完成。

这根本也不算是问题。

奕星科技是纯科技公司,并不是制造业公司,他们研究的是技术,负责的是设计,具体制造本来就是要靠其他企业来完成。

——

在完成了技术使用申请以后,赵奕就开始论证,建造环绕太阳运转的空间能量传输装置的可行性,论证主要是围绕详细数据进行。

最主要的就是能源传输总量以及设备本身的消耗。

任何能源供给的设备,都必须要做到输出大于输入,因为建立空间链接、维持能量传输通道,肯定是需要能量支持的。

这一部分能源损耗,甚至要比供给z波卫星装置,维持内部磁场以及其他电路损耗更多。

赵奕并不是要详细的做计算,因为还没有详细的设计,他只能评估一个差不多的数值。

“接收端最低也需要两百千瓦以上!”

这是估算出来的数据。

现在普通的z波发生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功率,平均在100千瓦左右,考虑到每天只有一半时间,能够转化太阳能,功率平均就在50千瓦左右。

如果要维持能够建立通往火星的z波压缩通路,功率就必须要提升八倍以上,也就需要四百千瓦,再加上建立通路所需的两百千瓦,总计就需要六百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