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技术交换、一箭三雕!

“其实从覆盖区域就能判断了,我们的实验装置,直径只有几十米,就算升到了空中,也仅仅上千米,覆盖面是有限的。”

“如果要影响到过万公里的科研卫星,最少也要知道直径超过五百米以上的巨型装置。”

顿时就有人问道,“五百米以上能制造吗?”

其他人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虽然o洲宇航局的信息不准确,但反重力装置本身能影响卫星,在战略上绝对有重大意义。

赵奕点头说道,“扩大区域,没什么技术难度,最主要是能耗会大大增加。”

“另一个办法是,让反重力装置升到一定高度,比如,上升到两万米以上,也会对上万公里的卫星,造成一定影响。”

“当然了,装置上升也需要大量的能耗!”

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就是遮盖面积的问题,距离卫星远一些,就必须要建造大型装置,距离近一些就建造的小一些。

引力波可以理解为直线传导,只要画个图差不多就清楚了。

如果装置能完全遮盖住地球,正上方的卫星立刻能脱离引力,不受控制的脱离地球。

但不管是建造覆盖更大面积的反重力装置,还是让反重力装置上升的更高,都是需要能源支持的。

一切说白了就是能源、动力问题。

显然。

参会人士对地面建造大型反重力装置更感兴趣,因为地面建造不用担心能源问题。

反重力装置的能耗大,但也只是相对的,其实高速行驶的航-母相比,装置的能耗也就不大了。

如果把装置的能耗扩大十倍,也就相当于两、三艘高速行驶的航母而已,装置并不是一直处在启动状态,建造出来就会具有威慑力。

这种讨论当然没有结果。

建造针对卫星的地面反重力装置,大概率只能使用一次,因为一次过后,对方就知道什么地方危险了。

至于装置升空……

这本来就是空中堡垒,是反重力团队一直在研发的。

当然了。

能影响到卫星运转的地面装置,几乎有着决定性的战略意义,适当畅想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毫无疑问的实,地面反重力实验导致卫星偏离轨道的威慑力,要比j-40出场作用大太多了。

j-40出场,充其量就是让国际知道,国内拥有最顶级的战斗机,展现一下最顶级的军-事科技水平。

反重力实验导致卫星偏离,则属于跨维度的打击。

之前根本没有人能想到,神秘反重力装置还能影响到卫星运转,国际反应也是一样的,一些针对的国家,根本没心情再进行什么威慑,而是来直接发表讲话,利用舆论来进行质问--

“为什么反重力实验会影响到卫星运转!”

“必须停止反重力研究,否则会影响到太空卫星,影响到全世界人民的正常生活!”

“必须给予o洲航天局赔偿,必须要对研究进行限制。”

“必须公布资料……”

反正,就是各种‘必须’,他们就好像站在了人类正义的角度,反重力似乎就成为了‘反人类’的科学。

对此国内当然不会大方承认,甚至不会去辩驳‘受影响的是间-谍卫星’,因为任何有关的说法,都会泄露一些相关信息。

比如,确定受影响的是间-谍卫星,等于是告诉全世界,反重力装置只能影响几百公里高空。

这样威慑力就小很多了。

同时,也绝对不能承认,就只是说不知道、完全没关系,因为卫星受到反重力实验研究,也只是航天局的推测而已,他们并没有真实的证据。

一些国家也想拿到证据。

比如,有影响力大的人物,就站出来表示说,“应该让国际调查组,调查一下反重力的研究,看是否是反重力实验,导致的卫星失控。”

那当然不可能。

这种说法真是‘司马昭之心’。

但不可否认的是,反重力实验影响到卫星轨道,威慑力确实是足够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国家对反重力技术更加重视,也不断喊着调查、打击、制裁等口号。

国际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几天后,一条消息忽然传了出来,顿时带来了新的变化。

“《法兰社》报道,z国拟和e国进行大规模的技术交换,反重力技术很可能会成为筹码。”

这条消息一出来,顿时引起了众多的关注。

每个相关的国家都希望能得到反重力技术,他们认为神秘反重力装置含有的技术,就是打开未来科技大爆发时代的敲门砖。

现在只有z国有相关的技术,自然就成为了‘眼中钉’,谁都不希望看到只有z国,利用先一步的反重力研究,带来一系列的科技爆发。

只要时间往后拖上一天,反重力的研究也许就能深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