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实验的巨大进展!汤建军: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

王浩道,“从实验开始到刚才,数值跳转是有规律的,最开始速度快、然后速度慢,一直到最高点……”

向乾生思考着顿时惊住了,“最开始变化大,后来变化小,现在达成了平衡,就像是……充能一样?”

王浩抿着嘴没有说话。

这种存在规律的数值跳转方式,仔细想想确实很怪异。

他开口交代道,“按照实验的原定计划,让设备运行十分钟,之后就做检测吧。”

实验检测主要针对的是强湮灭力场薄层。

等实验设备结束运行以后,内部放置的检测材料马上被送到了检测室,磁化反应数据被测定出来。

刘云利拿着报告单说道,“从磁化反应数据来看,外层形成了相当于28倍率的强湮灭力场薄层。”

这个结果出乎意料。

研究组大多数人都看好实验,也没有想到内部放置热源,会起到这么大的效果。

28倍率。

强湮灭力场薄层的强度并不高,却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内部放置热源能有效提升外层湮灭力场强度。

另外,热源的能量强度越高,外层湮灭力场强度就越高。

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结论。

整个研究组也非常的振奋,迫不及待的开始下一个实验,也就是继续提升内部热源能量强度。

他们所使用的热源,简单来说就是电力发热,只要有效提升电力输出功率,就能让内部热源强度继续增大。

第二次实验就在两天后,实验和第一次的区别,就只是提升了电力输出功率。

等实验结束以后,新的数据出来了。

刘云利报告说,“反重力场温度730摄氏度,内部反重力场最高强度039;湮灭力场薄层强度43倍率!”

他说着深吸一口气,继续道,“这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再提升热源能量强度,内部有些装置就会融化,热源的导线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他说的是一阶铁导线的‘电阻’。

当导体温度升高的时候,电阻也会不断升高。

即便是再增加电力输出功率,因为导线的电阻大大增加,电子功率的输送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虽然实验碰到了技术上的天花板,但每个听到报告的人都非常激动,他们只是在成立内部放置了热源,就把反重力场强度提升到了039,而外层湮灭力场薄层的强度则达到了43倍率。

这个数据还超过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设备强度。

王浩没有仔细听数据,因为他早就知道了,他脑子里都在思考着数据跳转的问题。

就像是向乾生的形容,“就像是充能”。

这个‘充能’的速度还非常快。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可能,伴随着内部热源对场力不断的‘充能’,就可以释放出f射线?

可以试试!

王浩马上交代道,“准备下一个实验。在螺旋磁场设备外层做一个f射线的激发口。”

“——??”

刘云利听罢有点发蒙,明明是研究反重力场和内部热源的实验,怎么突然就转到了f射线?

汤建军直接问了出来,“我们不是研究内部热源和场力的关系吗?”

王浩道,“实际上,我最开始就觉得,内部放置热源可能会让场力激发出f射线。”

“f射线发生技术,可以利用外部强光能源照射来增加强度,现在只是转到了内部,也可以试试效果。”

“只不过强度还是太低了,我不确定有效果……”

汤建军听着点头。

王浩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外部利用强能源照射,可以让激发的f射线强度和距离增加。

现在外部转到内部,位置变化带来的效果可能更好。

另外,这还是一项全新的反重力场发生技术,也是全新的湮灭力场薄层制造技术。

如果真能释放出f射线,绝对可以称作是,f射线发生技术的巨大提升。

但是,汤建军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廖建国是f射线研究组的负责人。

上一次廖建国带队过来要参与研究,他打电话让廖建国回去继续实验,自己则是过来参与‘可能和核聚变有关的实验’。

结果,实验变成了激发f射线?

如果真的制造出了f射线,也就是研究出一项全新的f射线发生技术,而且更加的简化、容易……

到时候,廖建国会怎么想?

汤建军都有点希望新实验没有任何发现了。

同时,他也为自己的想法愧疚不已,怎么能因为自己会‘很尴尬’,就去希望实验没成果呢?

可是,廖建国那边不好交代啊?

这……

汤建军的心情顿时充满了复杂。

——

s:推荐好友肉沫大茄子新书《扬名》。

简介:一个某站前知名三国u,穿越到三国时代‘扬名’的故事,一切从诡异的灵堂开始……

传统三国文,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