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百事可乐在崩溃】

重生野性时代 王梓钧 1209 字 2022-09-23

90年代初,百事可乐为了在中国快速扩张,采取了一种非常粗放的发展模式,这个隐患将一直持续到十多年后。

百事跟中方的合作氛围三种,即合资、合作、特许灌装。这些合资公司当中,有的属于中方控股,有的属于百事控股,有的甚至百事公司没有股份(只提供可乐浓缩液赚取利润)。而管理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厂子中方负责经营,有的厂子百事派员管理,有的厂子百事承包经营,还有的百事和中方各派一名总经理。

可以说,管理、营销和渠道都一片混乱。

原则上,百事可乐在中国的厂子是划区的,一个区的产品不能卖到另一个区。但中方投资人为了赚钱,可以不会顾及那么多,比如西康合资公司是百事在中国的最大灌装厂,西康生产的可乐居然销售到东北。而东北的股东和地区经销商就不乐意了,于是各种促销变相打价格战,经常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来。

而且为了扩张渠道,当年全国的合资厂商联合起来,把百事可乐的渠道返利提得很高。加上营销管理上的混乱,百事可乐在中国三分之一的合资企业,陆续出现亏损情况。

被授权灌装的厂子更搞笑,这种灌装厂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只购买百事可乐浓缩液进行生产。于是他们就开始搞歪门邪道,购买本土的杂牌可乐浓缩液,灌装之后贴上百事可乐的标签进行售卖。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中国突然政策松动,说可以在中国独资建厂了,百事可乐怎么还按捺得住?

至少西康省的合资公司必须掌控,因为那是百事可乐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贡献了百事在华利润的30以上。

用不了多久,百事就会把西康合资公司告上法庭,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法庭进行判决,中方因“不配合检查”和“跨区销售”败诉,百事公司趁机掌控了西康合资公司。这桩官司被称为“中国加入wto第一仲裁案”,其实中方的罪状并不属于违约,百事公司是钻了当时中国的法律漏洞。

五年之后,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涉事官员被捕,就是此人提出把案件交给瑞典法庭仲裁的!

不管怎么说,百事公司的独资进程,让百事可乐更加混乱不堪。

唇亡齿寒,兔死狐悲。

西康合资公司的悲惨遭遇,让盛海合资公司内心发凉。这是百事可乐在中国的第二大生产基地,盛海的中方投资人直接联合15家百事灌装厂,召开新闻发布会跟百事公司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