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讲好一个故事(3/3)

看了一眼憋着尿彻底读完的剧本,他想了想,直接收拾了一下剧本,和那杯已经冷掉了的茶水走进了屋。

把身体里的水放空。

又补充了一大杯浓到不像话的浓茶后,依旧没有困意,但那种宿醉的感觉逐渐变化成了一种……混合着一些头疼感觉的麻木后,他走进了书房。

实话实说。

这剧本……

他已经不满意到家了。

故事肯定是个很不错的故事,但他在里面处处看到了一种《东邪西毒》的晦涩味道。

和他所信奉的电影拍摄理念相驳斥。

就比如说这里面的一个故事吧。

在宫二死后,一线天和叶问在香江有过一次相遇。

相遇的时候,是在餐馆,一线天想和叶问过一下手。

原本,他是用钉子钉住了象棋盘上“帅”这枚棋子,告诉叶问:

“能让我动这颗棋子,算你赢。”

而叶问则告诉他:

“我没兴趣。”

一线天继续问他:

“听说咏春有个八斩刀,号称棍无双响,刀无双发。听着吓人。”

叶问面对他的逼迫,问他是不是想看。

一线天告诉他想听。

并说明千金难买一声响,他手里那把剃刀已经十年没人碰过了。

叶问告诉他:

“我可以试试。”

一线天又问他:

“你拿什么听我的刀?”

叶问拿起了一双筷子。

剧本上写着的是“只听见凌厉的刀锋声,结束。”

接着,下一幕就变成了一线天和叶问一起走出了餐馆。

从此,一线天封刀。

显然,他输了。

这个段落的设计相当相当有意境。

必须要承认。

尤其是那一声凌厉的刀锋破空之声……不同的导演……可以用来表达的画面简直太多了。

可以让人展开充分的想象。

可他就是接受不了。

如果让他来拍,他会和剧本前面的,叶问亲口对宫二说的“功夫是纤毫之争,如果打碎了东西,算你赢”这句话对应。

让一线天和叶问站在一起,俩人近距离贴身短打。

然后,叶问和一线天动手,一人一招。

剃刀……肯定是划破喉咙最直接。

而既然选择了用筷子,那就一根防御喉咙,一根指向一线天的某处要害。

一线天的刀,筷子肯定挡不住。

但他必须要留手,因为俩人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上升不到搏杀性命这个层次。

并且,他用的是刀,是铁器,可叶问用的却是竹筷。

一线天之所以留手,是因为一来他不留手就成了杀人犯,人家是切磋,他杀人就属于偷袭,有违武人风范,乃无耻小人之举。

二来,如果叶问用的是铁筷子,那么他那一刀肯定会被挡住,而叶问的另一根筷子却可以要了他的命。

所以这一场比试,叶问从两方面是一平、一赢。

比试的结果他赢了。

所以一线天封刀。

是他,他会这么拍。

因为你不给观众交代明白是不行的。

叶问凭啥赢?

一线天咋输的?

而如果说追求意境……那么最多,他会隐藏起叶问的那一手。

让观众看到一线天出刀,叶问格挡。

然后给一个单根筷子的特写,第二根筷子的镜头隐下去交给观众自己联想。

这样可以让电影院的观众看到叶问格挡成功,也可以让他们在后面深挖电影细节的时候,注意到自己留的小扣子,小彩蛋。

两方面都能得到长足的弥补。

不然……你说赢就赢?

凭啥?

追求意境不是这么追求的。

因为一部电影不管你准备了多少层意思,至少你要先讲明白最浅显的那个故事,这样才对得起观众。

可这个剧本里到处都是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

这就很不妥。

导演可以有想法,但不能任性的胡来。

尤其是这故事的一些桥段,明显已经被徐浩锋所改动,变成了“杨蜜版本”之后……

他就更不希望看到这种必须让观众到达导演的思想层次,才能看懂故事的情况发生了。

于是,坐在书房里思前想后……

他觉得,就冲老徐这个人,以及妻子的辛苦,他都得做些什么。

于是,他点了一颗烟。

走出了屋。

在门外安安静静的抽完后,思绪借着冷风,就捋清楚了。

掐灭了烟,回到了屋子里,他直接拿出来了一份草稿纸和一支笔。

打开了台灯。

他决定写一封信。

一封亲笔信,用这种手写的方式,向王佳卫表示尊重的同时,以一个导演的角度,提一些自己的意见。

以及对于故事思路的延展可能性。

和结构变化。

采不采用,无所谓。

可至少……他希望对方如果用了妻子的一些理念。

那么也要给出相应的尊重。

电影崩了,那就崩了。

但明明杨蜜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思路,你用了,还是崩了……

那干嘛不早早止损,换个方向呢?

“尊敬的王佳卫导演,您好。我是杨蜜的丈夫--许鑫。很抱歉,以这样一种冒昧的方式打扰您,但针对剧本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处理方式有些不妥当”

夜,随着他沙沙沙的书写声,慢慢的深了。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