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页

钟毓秀朝聂溪莞尔一笑,“到了这里就跟在家里一样,有什么需要的可以跟你王姨龚姨说;咱们家没那么多的事儿,也没那么多规矩礼数,自在一些。”

“我,我知道,谢谢钟阿姨。”

聂溪满脸不自在又激动的样子,钟毓秀挪开了视线,人家在她面前这么不自在,她一直瞅着人反而不太好。

“严太爷爷,钟阿姨,严叔叔回来了,我也先回家了。”天天在这边吃饭,吃的还多;她都有点不敢在这边吃了,主要是吃的太好了,她即便是想吃点儿,可是太好吃她也忍不住。

严国峰扭头看向她,“回去做什么?就在这里吃饭,吃了饭让人送你回去。”

“严太爷爷,我爸妈让我早点回家。”

留不住聂溪,只能放她走了;严国峰站在堂屋门口,望着聂溪离去的背影,轻叹。

严如山夫妇望着老爷子,严如山出声问道:“爷爷,你叹什么气呀?”

严国峰扭头望着他们,垂眸望着曾孙们,缓缓走到孩子们身前,情绪低沉。

“聂溪这样的孩子很多,家庭困难,又没法上学;格外懂事又听话,却得不到她这个年纪应有的童年,反而因为家庭教育原因格外懂事,这才是最让人心疼的。”困难一些,没那么懂事的孩子,也许就没法让人这么疼着。

正因为太懂事,年纪又小才格外令人心疼;总想着这孩子是好孩子,耽误了可惜了。

钟毓秀对此深有体会,若是遇到特别懂事的孩子,家里确实困难的,她也会出手帮一帮;尽可能拉拔一把,不求这孩子长大以后能否回报,只求她能好好的,得到她这个年纪应该得到的教育和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