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空握万里风霜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6904 字 2个月前

他们从来都知道楚国的力量。

敢捋虎须,焉能没有饲虎的决心?

这座高政闭门读书的书院,并没有一个名字,就连门匾也是没有的。

隐相峰本来也并没有名字,只不过是一座荒僻的山,连风水都不特别。

甚至于前年的时候,越廷为了扫清境内流传的“高政潜坐隐相峰,遥控越国局势”的流言,还特意给这座山峰取了一个名字,叫“云来峰”,立碑在山脚,记字于郡志。极力淡化高政的影响。

但最后被记住的,还是“隐相峰”。

所以你看,人心是什么?

高政隐于深山,而坐在了越地百姓心中。

他是越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楚国面前讨到了便宜的人,在当年纵横捭阖,巧妙地担起局势。人们相信他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

文景琇虽然从来没有做过洒扫一类的工作,毕竟是当世真人。一帚一帚,还是把不大的庭院扫得很干净。

在这个过程里,早已疯疯癫癫的革蜚,出奇的很安静,只是歪着头,流着口水,愣愣地看着他。大概这具完全隔绝了思想的身体,也对这一幕感到熟悉吗?

文景琇放下笤帚,绕过高大的抱节树,绕过了这个人,但想了想,又走回来。用袖子擦掉了革蜚的口水,就这样擦了两下,索性又掬来一些水,帮他洗了一把脸。

再把这个年轻人扶正,用法术帮他洁尘,给他整了整衣襟,又梳了个头发,让他在树下坐好。

如此这位面容奇古的越国天骄,便有了几分不拘小节、靠树而憩的名士姿态。

文景琇当然从来没有帮人打扮过,但照着平日里被伺候的经历,倒也做得有模有样。整个过程里,革蜚谈不上配合,却也没有反抗。

再次从革蜚身边走过,文景琇那临于渊海的心情,忽然平静了一些。

山雨欲来。即便他这半生都在教自己忍受,可以直面雷霆,也不免叹息于屋漏。

他推开并不起眼的小门,来到了后山。

高崖、绿苔、云雾、光滑的白石棋枰,这些就是所有。

永远独坐后山的那位老人,已经不在了。

但棋子还在,棋局还没有结束。

那纵横十九道上,黑白棋子交错,大龙缠在一处,纵横几折,极其凶险。

文景琇默默地走上前去,在高政往年常坐的位置上坐下了,他开始长考。

高政对面的石质棋凳,常年虚设,从来没有人落座。就文景琇所知,只有刚从山海境归来的‘革蜚’,不懂事地坐上去过。

自高政开始教导他,他也不曾再失礼。

多少年来,高政究竟在与谁对弈,究竟以何人为对手落子?

时光荏苒,或许一切都将有个答案。

日暮,日落,入夜,天明,又日暮。

文景琇静静地思考了一天一夜,终于第一次伸出他的手。他的手指很长,骨节清晰,很见条理,是非常适合下棋的手。

这只手里空空如也,徒有风霜。

他没有在棋篓里拿子,因为他知道,自己并没有主掌这盘棋的本事。

他的目光在纵横十九道上游走,食指也随之移动,最后停在棋局的关键点位,那空白的点位,此刻自虚而实、缓缓凝现了棋子。

这是一颗如此关键的棋子!

乍看并不觉得。但在它凝实为一颗具体的棋子、切实地落下之后,你会发现,若它为黑,则黑龙吞日,若它为白,则满盘尽昼。

这颗关键子,虚实反复、忽黑忽白,在不断的变化。

整局棋的形势,也因此不断反复。

胜败一念间,生死在瞬息。

文景琇的额上沁出汗来,仿佛真在面对生死的局势,真个悬命于一线。天下这局棋,被他这根纤薄的食指担着。

但他却咧开嘴,辛苦地笑了。

“高师,你说只要你活着,楚国就永远不会放松警惕。”

“你说你也不想死,你说你会努力求活,但可能最后还是会逃不过。”

“你说你一生都在下一局棋,但一直没有等到机会,无法验证你的算力。”

“四年前你说你会死,谁也救不了。”

“高师,你说的一切都实现了——”

文景琇的食指落下来,按住了那颗不断变化的关键棋子。使它的黑白、虚实,都不能被看见。

又有一滴水珠坠落了,砸在他的指背。

长相很是秀气的大越国主文景琇,慢慢地说话,仿佛宣旨:“这局棋,下到现在,才算开始。”

【感谢大盟“livy37”为妙玉打赏的角色白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