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大夏宣战,诸国施压,顾锦年入世,盘山复苏

大夏文圣 七月未时 5314 字 2023-04-28

大夏文圣 !

宁王称帝。

这对东荒而言,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虽然很多人知道,宁王一直想要造反,可大夏天灾之时,宁王没有选择造反。

而今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夏拥有两位圣人的情况下,宁王居然选择造反。

这有些不可思议。

在众人眼中看来,这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大夏王朝目前处于鼎盛阶段。

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还有两位圣人,百姓安居乐业。

这个节骨眼上,选择造反,这不是脑子有病吗?

大夏朝堂。

得知这个消息后,满朝文武都有些不敢相信,他们完全认为这是假的情报,可当兵部传来消息,西北边境军营已经全面被控制后,朝廷才不得不信。

西北边境大军,被宁王与祁林王联手封锁,而且匈奴国也在第一时间,派出五十万大军,虽然没有宣战,可已经兵临城下。

一封封军机情报,传到兵部后,整个朝廷瞬间动荡。

“该死!”

永盛大帝脸色铁青,看着手中的奏折,眼神当中是无穷无尽的怒火。

若是宁王在此,他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啊。

不是因为宁王造反。

而是宁王以建德名义造反。

宁王自立新帝,没有让自己当皇帝,而是打着建德的名义,列举自己十大罪状,其中有几条是他最不想看到,也最刺眼的。

起兵造反,谋逆帝王,抢夺侄儿皇位,天理不容。

这件事情,是永盛大帝最大的逆鳞。

触之必死。

“听令。”

“集结大军,朕要御驾亲征,三个月内,覆灭宁王。”

龙椅上,永盛大帝几乎是怒吼出来,他之前御驾亲征,是为了马踏王庭,是想要完成自己的梦想。

而今,他是真正的恨,恨到骨髓之中。

可此言一出,朝堂当中,一些声音不由响起。

“陛下。”

“万不可出兵啊。”

“宁王与祁林王突然联手,封锁西北二境之地,边境大军,沦为棋子,若现在发兵,很有可能这些将士会白白牺牲。”

“不止如此,探子来报,匈奴国也派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眼下若是宣战,西北二境的百姓,还有边境百姓,只怕会成为无辜者。”

“宁王若是发起狠来,对我大夏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礼部尚书杨开出声,他第一时间拒绝打仗,原因无他,主要还是怕宁王投鼠忌器。

西北二境现在被宁王和祁林王完全掌控,两者加起来,明面上的将士就有五十万,私底下肯定还有一百万将士,完全可以做到封锁。

如今更是配合匈奴国,里应外合。

说实话,以现在的情况,宁王还不会丧心病狂,可要是大夏发兵,两者交战,一但战况惨烈,那就不是一件小事啊。

边境十二城的惨事,只怕会再度重演。

说难听点,就算抓住了宁王又如何?就算杀了宁王又如何?

千刀万剐,最终倒霉的还是大夏王朝。

眼下天命降临,黄金盛世,大夏王朝得到无穷好处,什么都不做,大夏王朝都能腾飞。

如果真宣战,闹出什么大事,有损国运,也伤人和。

当然,杨开之所以如此,还有一个点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宁王是打着建德皇帝的名号造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宁王这次造反还真是名正言顺。

只不过是对大夏朝廷而言,是忤逆大罪。

可对于整个东荒而言,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必然会掺和进来,到时候匈奴国,扶罗王朝,以及大金王朝可以名正言顺的协助宁王。

他们三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耗,跟着大夏王朝耗。

进,宁王称帝,分裂大夏,丢失西北二境,相当于大夏王朝四分之一的土地。

退,死的也是大夏百姓,伤的也是大夏百姓。

所以,对于各国来说,这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圣人来了都没用,宁王的计谋太好了,拿建德皇帝当挡箭牌,而且他们有诸多消息,建德皇帝还活在世上,而且就在西北境内。

如果当真建德皇帝还活着,他若是站出来,支持宁王,朝廷又能说什么?

圣人都不能说什么。

这才是最大的麻烦。

这要是打起来,无论如何都是输。

对方要是真敢投鼠忌器,那对大夏王朝而言,必损国运。

“那按照你的意思是否就是说,让宁王分裂大夏,自立称帝?”

永盛大帝的目光都要喷出火焰,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阻止他征战,他真的很怒。

“陛下。”

“杨大人并非此意,臣也希望陛下不要宣战。”

“我们大夏的事情,大夏自己来抉择,让礼部去协商,这其中并非没有迂回的余地。”

兵部尚书也跟着开口。

“陛下,臣认为商议为主。”

“臣也认为,商议为主。”

一道道声音响起,满朝文臣都希望通过协商,来进行迂回,直接宣战,终究是不好的。

“放肆。”

“都已经分裂国土,尔等居然还妄想敌人仁慈?”

“朕心意已决,谁来了都阻挡不了朕的决策。”

“传朕旨意,诛杀宁王,再去警告匈奴国,限他们三日内,撤兵回去。”

“否则,先灭宁王,再屠匈奴。”

“还有,请镇国公前来养心殿。”

“退朝。”

永盛大帝懒得废话,都这样做了,还忍让?

忍让他娘个腿。

说完这话,永盛大帝直接离开,火冒三丈。

而满朝文武皆然明白,这件事情只怕皇帝心意已决了。

“不要啰嗦,快点去找镇国公,将当中利害告知国公。”

“这场仗,不能打。”

“建德在西北境,真要宣战,对大夏不利。”

百官离开,杨开第一时间通知兵部尚书,让他去找镇国公一趟。

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打不打。

而是建德皇帝。

有他在,东荒诸国就能名正言顺的插手这件事情,这就相当于大夏王朝要同时向东荒所有王朝宣战。

这不是自找吃苦?

打得过打不过先不说。

打过了,又能如何?宁王投鼠忌器,让匈奴将士屠杀百姓,这些杀孽可全部算到大夏头上。

顺便把西北二境搞的民不聊生,这笔账也要算到大夏王朝头上。

所以,迂回协商,才是王道。

毕竟宁王造反,也是极其突然,想要真正称帝,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冲,而这段时间,就是协商的过程。

“明白。”

兵部尚书点了点头,而后没有废话,快速去找镇国公。

大约半个时辰后。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依旧脸色铁青,宁王造反的事情,对他而言,简直是耻辱。

这是当着天下人的面,狠狠抽了自己一巴掌啊。

也就在此时。

魏闲的声音响起。

“陛下,镇国公来了。”

随着魏闲之声响起,永盛大帝直接起身,走到大殿当中。

“老臣,见过陛下。”

再见永盛大帝,镇国公到没有之前的情绪,之前因为谁出征的问题,双方争的不可开交。

可现在不一样,大夏王朝发生这样的事情,怎可能继续争斗下去?

不过这三个月来,虽然在纠结出征问题,可大夏王朝也做了不少事情,扩军的事情已经完成。

集结一百五十万人,设立了三大兵营,完全是按照顾锦年的想法去做。

倒也没有说一点事情都没做。

甚至顾锦年还给了一套训练手册,这些将士都已经开始在训练,严格执行,同时从其他军营里面,特意选出了三十万将士。

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成为头部军,正在接受最严酷的训练。

也正是因为如此,永盛大帝才会与镇国公两人干耗着,不可能真一点事情不做。

如今再见镇国公,永盛大帝的声音不由响起。

“此次朕御驾亲征,国公就不要多劝了。”

“而且朕改了心意,这趟出征,国公随朕一同前去,为平乱大将军,朕依旧为三军统帅。”

“国公意下如何。”

永盛大帝开口,他改变了主意,之前是想让镇国公待在京都镇守,可现在他也没有半点其他想法。

带着镇国公一同去,平乱宁王,再灭匈奴。

听到这话,镇国公不由叹了口气。

“陛下。”

“臣自然是愿意出征,可臣也明白当下的局势,宁王打着建德的名义造反,想来匈奴国,扶罗王朝,大金王朝,甚至同盟会都会出手干预。”

“若是大夏当真宣战,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镇国公开口,他乃武将之首,如果要打仗他绝对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那种。

可他没有答应。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不能打,也打不了。

诸多势力都在盯着,而且这一次对方做好了万全之策,连建德皇帝都找来了,顾锦年和苏文景两位圣人都不能插手这件事情。

谁插手谁就倒霉。

违背圣人之道。

听到镇国公如此开口,永盛大帝却不由皱眉。

“如若任由宁王这般,朕敢笃定,他一定会自立称帝。”

“堂堂大夏王朝,被这般分裂,这不是天大的笑话?”

永盛大帝没有发火,而是质问镇国公。

“可若是打,西北二境,本身就易守难攻,外加上一但开启内战,到时候又是生灵涂炭啊,陛下。”

“大夏王朝,好不容易可以安定下来,这个节骨眼上开战,终究不好,倒不如等锦年出来以后,再与他协商看看?”

镇国公开口。

可提到顾锦年,永盛大帝直接摇了摇头。

“不。”

“万不可让锦年出面,这件事情是朕的家事,锦年若是参与进来,会影响他的圣道。”

永盛大帝直接拒绝。

是的,这件事情,顾锦年不参与反而是一件好事,毕竟对于顾锦年而言,他现在是圣人,就应当遵从儒道之意。

宁王就是拿捏了这点,不然的话,大夏有两尊圣人,宁王凭什么造反?

谁给他的胆子造反。

“陛下,让礼部去协商吧。”

“至少当真要打,也要让对方不义在先,否则大义压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

镇国公开口。

这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