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另外,书中除了geheinis这个地方是虚构的,其余出现的地名都是真实的地名。当然,除了“白色宅邸”这种地方啦。我考据也考不到那些大人物们的家里去,呜呜,说到考据,苏联人的名字真是折磨我,他们的机构庞杂到令人瞠目结舌,我已经尽量简化了,至少到了大家能看懂的程度。(我查了那么多资料都还没完全搞懂,真的,太可怕了,我都完全不想再碰苏联的体系了)

关于最后分别的三十年,若有读者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全书我一直在数着年份写,有种倒计时的感觉,而在文案里结束是在1992年,那么不可能一直数到1992年去,所以他们的离别,其实已经暗含其中了。

对了,如果大家有时间,偶尔可以回头翻一翻,随便点开哪一章,或许会有惊喜,因为我草蛇灰线埋了大量伏笔,真的巨多。有时候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比如,莱茵再次回到白色宅邸时,索尼娅不怎么开心的模样,那个时候的她在想什么呢?chapter58最后一段话,其实并不单纯只指着乔治一个人说,某种程度上可以指着所有的主要角色说。萨沙因为愧疚爱上莱茵,尤利安因为愧疚茫然追寻萨沙,艾伦因为愧疚可以为莱茵而死,甚至索尼娅都可以代入……再多说一句,关于尤利安弹奏的几次莫扎特,可以听一听,因为那是随着人物心情而配上的曲子,可以体会到他们当下的心境。

最后,本文致敬我亲爱的柴可夫斯基!

(看完了这本书还没听过june就要检讨一下自己哦,嘻嘻)

参考资料:

书籍类——

《柏林墙下的较量》(戴维·墨菲/谢尔盖·康德拉谢夫/乔治·贝利)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冷战缩影——战后德国问题》(于振起)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约翰·勒卡雷,阿加莎克里斯蒂,毛姆等作家的小说……

……

影视类——

《冷战风云录》(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