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真理的扞卫者

大宋私生子 何昊远 1762 字 2022-09-21

刘清菁自己也担心杨逸怪她,对王显这些始作俑者同样气恼之极,一一贬谪安南去了,任是范纯仁等人出面求情也没用,这样她还怕杨逸不满意呢。

现在战事正紧,章惇以大局为重,觉得不如此不足以安抚军心,对刘太后的做法便也没说什么。

王显等人贬谪出京时,被城中那“正义的捍卫者”探知,不得了,臭弹再度来袭,据说王显的马车从家中出发,走到新宋门时,车里车外落满了臭弹,造成严重超载,车轴几乎要断掉!

直到开封的衙役赶来维护秩序,王显才不至于因超载而翻车。

对于章惇等人来说,现在紧要的是如何安抚好杨逸,杨逸辞呈都递上来了,这事不好办啊,辞是肯定不能让他辞了,但光这样是不够的;杨逸在军方的影响力无须赘述,此事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现在不是安抚杨逸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如何安抚大宋军心;处理不好必定会让前方将士寒心,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在前方流血拼命时,还要承受来自后方的暗箭。

这个问题可难坏了刘清菁与一干大臣,封王不行,封王的话跟直接同意杨逸辞呈差不多,因为按大宋的贯例,封王之后便不能再参与军政了。

最后御使罗城提了个建议,赐杨逸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的殊荣。

按古礼,臣见君须趋,即快步走。入朝不趋,即上朝可不用快步走。

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须脱鞋,贵族、大臣佩剑,秦制上殿不得佩剑。剑履上殿,即穿鞋佩剑直入殿堂。

臣拜君时须由侍臣唱名。谒赞不名,即是见君时免唱名。

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耀,通常只有那种德高望重的亲王、辅臣才有机会享受这种殊荣。

现在看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安抚前方的军心了。

杨逸在古北口接着这道旨意后,颇为满意,家里不缺钱,赏不赏钱的他无所谓,但皇帝是他儿子,让老子去拜儿子还有天理吗?好,有了这个殊荣,今后咱终于可以舒心了。

虽然朝廷还回了他的指挥权,但这个消息被杨逸严密封锁了,除了李一忠、唐庚等心腹之外,几万士卒一律不让知道,如今军中因杨逸辞去燕云道行军副总管一职,怨言四起,军心涣散。

杨逸却是不理,任由士卒们每天在营中撒泼骂娘。更没有发兵攻打辽东的意思,每天只管与越国大长公主寻欢作乐,把一个耶律特里折腾得“不堪重负”,连连告饶;不要紧,习古乃还送来了多个美人,杨逸自己留了两个,每日里纵歌载酒,左拥右抱。

士卒们看在眼里,都认为杨逸因含冤不白,才这样自暴自弃,心中怨气更浓,每天营里都是乱糟糟的,赌钱打架蔚然成风,士气极为低迷,形同一团散沙。

杨逸却一直放纵,不加理会,只是悄悄地加紧从大宋转运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