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河西安帅

天下 高月 2294 字 2022-09-20

月初。河西的春天来临了,伴随着几场温暖的春雨。货则刷江的桃花纷纷绽放,梨花和杏花将河边的湿地和山岗装点成雪白的世界,柳枝抽出了新芽,饥渴般的吮吸着温暖的春雨,土地开始播种,到处是在贫着土地上忙碌的农人,可黄河对岸的陇右却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更加温暖湿润,肥沃的土地一年可以种两季粮食,而这里只有一年一收。

这里是凉州,是河西走廊的最东面,这天上午,在距凉州约三十里的官道上来了一行车马,浩浩荡荡,延绵数里,他们便是前往北庭赴任的李庆安一行,从正月二十出,行了半个月后,他们三天前从会州渡过了黄河,又行了三天,来到了河西的凉州。

李庆安并不是孤身赴任,他带了十万石粮食,二十万贯钱和无数的军用物资,仅仅给他托运粮食物资的马车骡车便达千辆之多,另外还有两千名愿意去北庭定居的陇右军人,带着他们的家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

两千军人个个盔明甲亮,骑着高头骏马,身穿黑色明光铠,腰椅横刀,手握长矛,后背角弓和圆盾,显得威风凛凛,他们护卫着这支庞大的车马队,向西浩浩荡荡前行。

李庆安也恢复了他的正规军人装束,不再像长安一样身着军袍,而是披挂着黑亮的铁甲,头戴银盔,马鞍桥上挂着一张巨大的火红色长弓,这便是李隆基赏给他的烈火弓,这是开元年间由军器监十名最好的弓匠耗时三年才做成,由于它是七石弓,李隆基无法拉动,便一直挂在他的兵器房中作为一种摆设,这次到了李庆安的手中,才终子有机会挥出它的威力。

除了烈红弓,他还有一柄盖世绝伦的横刀,叫做龙吟刀,这也是李隆基所赏赐,是大唐四大名刀之一,曾是高宗李治的佩刀,可削金断玉,锋利无比,因挥动时有隐隐雷鸣之声,顾得名龙吟,初得此刀时,刀鞘上镶满了名贵的珠宝,李庆安不喜,已经换了一把旧刀鞘,看起来不再亮眼。

披上这一身盔甲,李庆安又恢复了他在安西时的心境,他开始渴望重回浩瀚的大漠,重回那无边无际的草原和瑰丽的冰”雪峰,他的心仿佛长了翅膀,已经飞到了遥远的北庭。

“将军,那边好像有一座山脉?”问他的是幕僚严庄,他坐在一辆马车里,兴致勃勃地指着远方的山脉问道。

春日的阳光格夕一刺眼,李庆安打手帘向远处望去,他可以清晰地看见黑黝黝的山脉,便笑道:“那里便是祁连山的尾脉乌鞘岭,我们走到这里,行程便已过了一小半了,再向后便是延绵二千里的河西走廊,严先生没有问题吧!”

“我没问题,相比范阳。我更喜欢西域,等我稳定下来,我就请人把妻女从老家接来,从此就在北庭定居,再也不想回长安了

“先生,你呢?”

李庆安又问和严庄同坐一辆马车的王昌龄,笑道:“先生好像来过西域。”

王昌龄捋须笑道:“我年轻时来过,最远还去过碎叶,这次故地重游,我有一种重回年轻时代感觉,李将军,这次你出任北庭,肩负重任吧”。

李庆安点点头道:“这次出任北庭,圣上和相国都给我谈到了碎叶,看得出朝廷已经下定决心要重建碎叶军镇,如果我们能完成这一使命,诸君都可以名垂青史了。”

王昌龄大喜,连忙道:“我也不要什么名垂青史,只要碎叶能重归大唐,我就是死也无憾了。”

李庆安一怔,他瞥了王昌龄一眼,暗暗忖道:“莫非他也是碎叶汉唐会人吗?”

这时,他听见远处隐隐有琴声响起,不时有士兵们应和着唱起了歌,便拱手笑道:“两位先生慢走,我去去就来。”

他催马来到了舞衣的马车前,透过车船,一眼便看见了舞衣俏丽的脸庞,她肌肤晶莹雪白,头挽起,露出她那天鹅般优雅的脖颈,她目光湛然,双眸仿佛两颗黑宝石般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和几天前苍白无神的模样完全变了一个人,她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琴。她马车周围跟着许多士兵家属,舞衣优美的琴声使他们迷醉,李庆也没有打扰她,策马跟在她马车旁慢慢地走着。

片剪,一曲琴结束了,周围响起一片热烈的鼓掌声,远远听见荔非元礼在后面一辆马车中扯着嗓子大喊:“好琴!你们可知道,这可是长安琴仙在给大家弹曲子。”

掌声更加热烈了,这时众人都看见了李庆安,一个个知趣地退下了,李庆安笑了笑对舞衣道:“舞衣姑娘,离开长安不会让你感到失落吧!”

舞衣看见李庆安,眼中依然有一点羞涩,她小声道:“离开长安,我有一种走出牢笼的感觉,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自由,多谢李将军带我出来

至始至终,舞衣都是以想去安西学六弦胡琴为借口,跟李庆安一路西行,他们之间依然隔着一张薄薄的纸没有捅破,两人皆心知肚明,可问题是谁也不好意思先迈出第一步,李庆安也不急,他更愿意和舞衣慢慢走,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我也只能带你去北庭,你想去西班牙,我可办不到。”

“那么,你那《悲伤的西班牙》是跟谁学的,你还记得别的曲子吗?。

“有啊!我还记得几十呢,等到北庭后,我再慢慢弹给你听,说不定要弹五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