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弘晶了解自己的阿玛和额娘,自然不乐意因为跟皇祖父经常见面而被人找麻烦,反正不管是阿玛,还是皇祖母,都不需要他讨皇祖父的欢心,他也不乐意费这功夫,所以便借口搬了出来。

如此,在上书房才少了很多麻烦。

弘旺出生七个月之后,生母张氏便没了,彼时秋草已经黄了,又到了每年围猎的时间,所以张氏没的悄无声息,并没有多少人关注。

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南巡好几年才来一次,北巡却是常有的事情,不过今年随行的人员特别多。

太子、直郡王、三贝勒、四贝勒、八贝勒、十三贝勒、十四贝勒、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连只有八岁的十八阿哥都带过来了,留在京城的就只剩下五贝勒、七贝勒、九贝勒、敦郡王、十二贝勒,这些不说是默默无闻的主儿,但也都属于没野心那一挂的,往日里皇上安排监国,也不是没有安排过他们,只不过都是辅助的主儿,挑大梁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儿。

如今就只剩下他们这些人了,必须要从矮个子里拔将军,胤祺最是年长,早年跟七贝勒关系不错,跟九贝勒又是嫡亲的兄弟,这几年老五、老九和老十,三个人都快自成一派了,关系绝对是够亲近的了,大概是基于这些原因,这次在监国中负责挑大梁的就是胤祺。

活了二十九年,这还真是破天荒头一回。

饶是胤祺自认为没野心、没上进心,这会儿也激动的不行,先不说皇阿玛的看重,关键是若能把这差事办好,也能显示他的能力。

爷就是平时不稀罕显摆,关键时刻还是顶用的。

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胤祺,还是有些孩子气的,心态并不老成。

按理来说胤祺不去,五贝勒府也就应当没人去了,偏偏这次北巡皇上还真就特意点了弘晶随驾,好在这回宜妃娘娘未在随驾之列,不光是宜妃不在,这回后妃一个都没能跟着去。

皇家的一举一动都会放大,这次北巡的种种异常自然也不会没人关注,在御驾还没有起驾之前的这几天,应急一方面忙着向太子和四贝勒请教监国一事,一方面也拜托了不少人照看自家儿子。

弘晶虽然聪明,又天生有神力,但毕竟只是一个刚满八岁的小孩子,哪怕在上书房读过几年的书,对人心的险恶了解的还是不够多,宜妃娘娘这几年颇得圣宠,弘晶也跟着入了皇上的眼,这样一来,就免不了会碍了一部分人的眼。

若这次他或者九弟能跟着去北巡也就罢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看着才放心,便是他自己不能去,九弟若是能跟着去的话,他也就用不着拜托旁人了,亲兄弟自然是旁人比不得的。

毓秀也不像头几年那样脑子里缺根筋了,知道皇家斗争有多残酷,不把人命当成人命,有心想给儿子准备添了灵泉水的吃食,但是又怕这食物被人借机做了手脚,那才得不偿失呢,只能作罢。

食物可能会被人做手脚,水也是一样,毓秀思来想去,特意去寺庙请了一块被开光的翡翠观音,将其放在灵泉水里泡了三整天,翡翠能吸水,多少也是能起到点作用的。

再者,被开了光的翡翠观音,挂在脖子上也能够保平安。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毓秀之前也没有特别留心观察过这块翡翠,但是总觉得被灵泉水泡过之后的翡翠颜色更纯正了,而且透明度也比之前高了,整体看上去,要比之前刚从寺庙里请回来的时候更漂亮,也更有价值。

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北巡将近,也来不及去验证了。

“这是从寺庙里特意请回来的,能保平安,你这趟出去要日日带着,不能离身。”毓秀亲自把坠子给儿子带上,她虽然不知道历史上康熙废太子究竟在哪一年,不过这次北巡较之以往安排这么特殊,总让人觉得不安心。

如果可以的话,她是真不想让弘晶跟着去北巡,但弘晶毕竟是皇上亲自点名要带过去的,皇权之下,根本就没有其他人说话的余地,也难怪这么多人削尖脑袋想往那个位置上冲,不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是很难能够想象的,一个人对于一个国家能有多大的话语权。

“放心吧,额娘,儿子肯定不会拿下来的,再说了有皇祖父在,额娘不用担心。”皇祖父还不至于护不住一个孙子,再说虽然那些叔叔伯伯们斗得厉害,但还不至于跌份儿到对他一个小辈出手。

话是这么说,但看如今京城里的气氛,再加上这次北巡的安排,心里头不踏实的不光是毓秀,多的是人惴惴不安,五贝勒府还算是好的,不管宜妃这几年如何的恩宠,但五贝勒府一直都老老实实的,不管是清算哪边,也都清算不到五贝勒府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