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所以这次寿宴他不愿意交给太子去准备,同时也不想交给曹寅,也算是警告这两个人了,不能动江南的主意。

十三是太子党的人,交给十三去办理寿宴,跟交给太子是差不多的,所以数来数去,唯一能用的也就是老五了,虽然时间是紧急了点,但寿宴办成什么样,他也不嫌弃,这又不是在京城,没必要把场面弄的特别大。

胤祺哪里办过寿宴,入朝参政之后他就去了两个地方,一个工部,一个户部,都是跟举办寿宴没什么关系的部门,在府里,不管是他和福晋的寿宴,还是两个儿子的生辰宴,也全部都是由福晋来办,他是从来都没有关心过的,更何况苏州府人生地不熟的,上哪儿找好厨子,上哪儿弄好食材。

皇阿玛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有太子,有十三弟,再不济还有曹寅呢,或者让当地的地方官来准备也行,何苦让他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安排寿宴,而且时间还这么赶,十八日过生日,十八日早上才跟他说这事儿,但凡能早一天,也不至于慌乱成这样。

第94章

“往日咱们府里头办寿宴都需要准备什么?福晋帮我列个清单,我先去问问李德全,预备了多少食材,有多少人能用。”

猛不丁的皇阿玛突然让他负责寿宴,他都不知道该从哪下手了,好在御驾里带了御厨,也带了食材,真要是不够的话,就地采买是可以的,反正又不是没有银子,就怕忙中出错。

办寿宴这事儿毓秀是有经验的,只不过皇帝的寿宴跟府上的寿宴还是不一样的,毓秀也怕自己摸不准,“爷先去找李公公,我去问问额娘,到时候把清单列出来。”

“别到时候,赶紧、马上,这都火烧眉毛了,越快越好。”胤祺嘱咐道,本来以为这次到了江南可以痛痛快快好好玩的,没成想还是被抓了壮丁,要不是看皇阿玛心情不太好,他非得拉着十三弟一块儿帮忙。

得,这事儿确实挺急的,她听说太子和曹寅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没想到临了皇上没把这事儿安排给太子和曹寅,而是安排给了胤祺,就只有半天的功夫,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对太子和曹寅不满,还是对她们家那位爷不满,虽说是折了太子和曹寅的面子,不过折腾的可是她们爷。

胤祺匆匆忙忙去问李德全,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皇阿玛的寿宴不能出差错,毓秀也带着两个孩子去见宜妃娘娘,一方面是询问寿宴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把弘晶和弘晊放到宜妃娘娘那里,她也好抽出空来给胤祺帮帮忙。

宜妃娘娘作为四妃之一,虽然没有单独给皇上办过万寿节,但自从四妃掌管宫权之后,每年都会主管一部分,所以对这些事情也算是熟门熟路了,给了不少意见,不过当务之急却是食材的采购。

虽然御驾出行是备了食材的,但那基本上都是燕窝、人参这些已经被处理好的食材,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准备的分量并不多,平日里也需要采买,而寿宴所需要的量更大。

别说什么‘有银子不怕买不着东西’,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如今这时候,早市都已经过去了,这么短的时间里,上哪儿去买那么多新鲜的食材。

“不如让老五去找找太子,或许太子那边会有准备,也省得着急忙慌的出去购买食材,再出了差错。”要她说,皇上就是胡来,入口的东西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就算最新采买的这些食材不会被皇上吃的,但不管是参加寿宴的哪个人出了问题,对胤祺而言都是办事不力。

毓秀知道寿宴一是太子早有准备,但皇上没把这事交给太子去办,明显就是打了太子的脸,胤祺办寿宴,如果让太子提供食材,人家未必乐意,这不是上赶着得罪人吗。

毓秀在担心什么,宜妃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放心,太子是不会计较这些小事儿的。”

一国储君,没那么多唧唧歪歪的小心眼,而且就算是得罪了也没什么,皇上虽说年事已高,但如今看着再活个十年二十年绝对不成问题,太子就算是能继位,也不知道还能再当几年的皇帝,没必要现在就小心翼翼的,储君毕竟不是君。

毓秀知道自己跟娘娘比起来,算不上是聪明人,既然不聪明,那就听聪明人的。

“我这就回去跟我们家爷说,弘晶和弘晊还麻烦您照看。”如果太子肯帮忙把之前的准备拿出来的话,那事情就没这么紧张了。

皇上的身体状况,但凡是能见到圣驾的人都清楚,更遑论是太子,如今的皇阿玛,抛开年纪不谈,只看状态的话,说一句春秋正盛也不为过。

所以他才会昏了头,不光是在朝堂上动作频频,来了江南之后也一直没消停,更是跟曹寅在私底下达成了协议,曹家要给自己找后路,他要掌握江南的讯息,所以他允了曹寅,下次选秀让曹寅的孙女做他的侧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