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在皇阿玛那边呢,咱们先吃咱们的,弘晶应该会留在皇阿玛那边用膳。”那吃的才好呢。

没心没肺,儿子在皇阿玛那边呆着呢,胤祺不在那边陪着,回来干嘛。

毓秀虽然没说出口,但眼神和表情就是这个意思。

宜妃跟儿媳妇的想法一样,“那你回来做什么?我们都不用你照顾,你还是回前边去,弘晶那么小的孩子你也放心。”这个当阿玛的,跟皇上一样,都是狠心的。

“有什么不放心的,皇阿玛会照顾弘晶的,再说还有十三弟在哪呢,男孩子不能那么娇气,早晚是要独当一面的。”

让五岁的孩子独当一面,这话也就胤祺能说出口,气得宜妃和毓秀都不想搭理他了。

第92章

弘晶天生胆子就跟他的力气一样大,一点儿都不拘谨和害怕,悠哉悠哉的坐在一旁,虽然听不懂大人在说什么,不过也还是听得挺认真的,顺便喝喝茶,吃块桌子上的点心。

太子幼时在皇阿玛这里也曾这么放松过,不过自从参政以后,便不曾有了,父子之间的感情是越来越生疏,看着弘晶在这轻松惬意的小模样,还真有些怀念。

康熙何曾又不是呢,除了早年的太子,也就弘晶在他身边胆子这么大,跟老五真的是一点儿都不像,反倒是像了他和宜妃。

曹寅也有些惊诧于皇上对弘晶的态度以及弘晶在这里的状态,他在京城也不是没有眼线,自然知道宜妃娘娘近日来又得圣宠,皇上是什么性子和审美,他最清楚不过了,原本并没有当回事,不过如今看来,宜妃娘娘的指望还在后头呢,儿子不争气,孙子争气也还是一样的,虽说大位只有一个,但在大清朝,手握权柄的亲王也同样是位高权重。

十三爷就是喜欢这样虎头虎脑又大胆的孩子,他现在膝下还没有孩子,最疼的除了四哥家的弘晖之外,就是五哥家里的弘晶了,前者是爱屋及乌,后者则是真的对了他的脾气。

弘皙跟弘晶坐得很近,两个人只隔了一张小方桌,不过弘皙却是正襟危坐,腰板儿挺得直直的,手放在双膝上,几乎是一动都不动,此乃皇家的礼仪规范,绝不能忘记,尤其是在皇祖父招待大臣的时候。

对于年仅五岁的堂弟,弘皙也不想过多的苛责什么,反正弘晶的阿玛不过是个贝勒,不需要这么严格要求自己,他就不一样了,阿玛是太子,是整个大清未来的主人,他日后要走的就是阿玛走过的路,自然是一丝一毫都不能懈怠。

弘晶大概是在座的人里想得最少的一个了,一来是因为年纪小,没那么多心思,二来也是因为随着他阿玛,心大。

胤祺心大到一点儿都不关心儿子在前面待的怎么样,美滋滋的享受曹府送上来的美食,还不忘跟额娘和福晋介绍。

这不是他第一次下江南了,曹府的膳食也不是头一次吃,知道这些膳食里面有多大的讲究,细致程度还真不比御膳房的差。

“这道荷叶莲蓬羹,据曹府的人说,做法特别讲究,光是荷叶就需要采集新鲜幼嫩的,而且长度都在三寸左右,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用开水飞过,清水中养后晾干,这才能用,后续的做法那就更复杂了。”

不得不说皇阿玛的奴才跟旁人的奴才还是不一样的,旁人的奴才哪能活得这么精致。

毓秀惊叹于美食,这么复杂的做法,味道上确实是不错,只可惜不能拿出来开酒楼,做法太细致、太复杂,别说是普通人,一般的官宦人家也未必能吃得起。

宜妃不像毓秀这么热衷于美食,曹家奢靡不奢靡也跟她没什么关系,皇上都不在意,她又何必在意,更何况江宁织造原本就是个肥差,如果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是别人,恐怕也不会清廉,只不过不会像曹家一样在这个位置上呆那么久罢了。

弘晊不过才三岁,更是不知民间疾苦了,所以四个不关心朝政大事的人坐在一起,可以毫无负担的享受曹家提供的美食,当然了曹家人自己也没觉得有任何问题。

饭吃到一半,康熙便带着弘晶过来了,也不知道皇上最近是吃错了什么药,到宜妃这里不喜欢让人通传,总是悄无声息的进门。

毓秀慌着把弘晊包起来,四个人赶紧行礼。

“免礼,朕就是带着弘晶过来蹭顿饭吃。”本来是想着和曹寅、太子他们一块用膳的,不过到了饭点又觉得没意思,不管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曹寅,还是他最疼爱的太子,亦或者是有拼命十三郎之称的老十三,在他面前都放不开,用膳都用不舒服,他还是不折磨这几个人,也不折磨自己了。

没有让一国之君吃残羹剩饭的道理,所以厨房又照着原来的菜单上了一桌,六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