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本来歪楼的话题又被歪了回来,毓秀也不好继续往一边扯了,只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小阿哥可以一辈子都生活在京城,别说是娶妻生子了,只要咱们还活着,哪怕他已经儿女绕膝了,咱们也能照看着,但小格格就不一样了,十有八九是要去抚蒙的,蒙古和京城隔着千山万水,想见一面都难。”

毓秀一边说着,一边重重地叹了口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可就难了,像她这样的,上辈子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都过过,所以这辈子哪怕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都跟她的三观不符,不过吃的好、喝的好、睡的好,有这‘三好’在,对她来说其他也就算不了什么了,日子就是享福的。

但是对那些要抚蒙的格格们而言,在京城吃的好、喝的好、睡的好,千娇百宠养到十几岁,该享的福都享了,突然嫁到了蒙古,样样都不如之前精致了,别说是生活习惯,就是这心理落差也受不了。

这话说的,胤祺都想跟着叹气了,本来他想要个小格格,虽然都想了两三年了,但是根本就没想这么多,什么抚蒙、什么嫁娶那不还早着呢。

“那也不能因噎废食,再说了蒙古那地方也没什么不好的,皇玛嬷做梦都想回去呢,再说了,府上光几个臭小子,没有小格格,福晋就不觉得遗憾吗?”他一个大男人都觉得遗憾。

毓秀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不遗憾,不遗憾,这有什么好遗憾的,上辈子大部分人家都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人家也没觉得遗憾,她还有什么好遗憾的。

不光不觉得遗憾,毓秀真的对现在的生活状态非常满意,如果要打分的话,她能打一万分,若是再生一个小格格的话,那可真就是操不完的心,这年头,养一个女儿比养一个儿子花费的精力要更多,最起码在她这儿是这样。

得,这就没法沟通了,胤祺很是挫败,“晚上吃烤全羊。”就像福晋以前说的,化悲愤为食欲。

这主意不错,毓秀一点儿都没犹豫就同意了,这大冷天儿的就应该吃羊肉,而且冬天穿的衣服厚实,胖几斤也无所谓。

有像毓秀这样‘自暴自弃’的,也有像宜妃娘娘这样对自己的美貌和身材‘吹毛求疵’的。

饮食上是严格的把控,多少年了都没吃过辣的,肉类也不敢多吃,不能重油重盐,反正饭菜是要多清淡就有多清淡。

本身有一个好底子,自己注重保养,再加上毓秀送过来的那些点心里都有灵泉水,已经四十有余的宜妃娘娘仍旧貌美如花,说一句冠绝六宫也不为过。

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德妃娘娘就有些发福了,她向来走的是解语花的路子,年轻的时候,也曾扮过柔弱,不过如今实在是扮不起来了。

所谓‘解语花’,除了知情识趣之外,还得要处处贴心,所以永和宫的装扮是按照康熙的眼光来的,一草一木,一道门帘,一把椅子,全都是德妃用了心的。

而饮食上,德妃也是根据皇上的口味来决定自己的膳食,比如大量的肉菜,比如这几年皇上开始偏爱重油重盐的食物,德妃的身上都有体现。

原本女人到了这个年纪就容易发福,更何况德妃曾经生育过六次,又这么的追求‘上行下效’,不发福才怪了呢。

不显腰身的直筒旗装,其实是很难看出来一个人是否长胖的,特别是冬日穿的衣服多,肚子上长几斤肉根本看不出来。

不过脸上的肉,可就没法遮了,不光是胖,重点是还显老,跟年岁差不多的宜妃站在一起,少说也得差了十岁,对于女人来说,相差十岁的打击几乎就是致命的。

也就是德妃能够看得开,什么样的年龄就做什么样的事情,都已经是当祖母的人了,真没必要妖妖娆娆的,犯不上。

德妃仍然坚持走解语花的路线,就算是身体发福也无所谓,谁还能一辈子年轻不是,早晚都会有老的那一天,怎么在宫里头立住,靠的就是皇上对她的情分和儿子了,当然她不指望老四,要指望也是老十四。

别看德妃这朵解语花在皇上面前温温柔柔的,面对自己大儿子的时候,也是真狠。

两个儿子同时来请安,德妃拉着小儿子的手,说了足足有半个时辰的话,从日常起居,到平时的功课,大大小小全都关心了一遍,对大儿子从头到尾也只有两句话而已,其中一句还是要大儿子照看小儿子。

哪怕四爷的忍气功夫十足,也忍不住变了脸色,不就是送了十三弟一把好刀吗,娘娘至于做的这么明显吗,十四弟什么好东西没有,至于眼巴巴的瞧着一把刀吗。

四爷出永和宫的时候脸还黑着呢,相比之下十四爷表情就舒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