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毓秀是一点儿生孩子的想法都没有了,有两个儿子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再多来一个,不过避子和绝子的汤药在她这儿,根本就不起什么作用,所以也不能指望这些东西了,只能是另辟蹊径,跟身边的嬷嬷商量过之后,毓秀在大清朝苏出了避1孕1套,橡胶这东西自然不太可能,用料是羊的小肠壁,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

有了这东西之后,毓秀心里头这块大石头总算是能够落下来了,怀孕生子的辛苦她可不想再经历一回了,再说了,养孩子这事儿养得多不如养得精,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要享受美食,又要做生意赚银子,还得管家,根本就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养孩子这件事情上去,能把一两个孩子养好就不错了,真不能再奢望更多的了。

当然,毓秀的想法可以说是跟古代多子多福的理论截然相反,她还不至于心大到直接跟胤祺说实话,只能采取迂回的策略,两个孩子都还小,需要人照顾关心,所以这几年都不太适合再怀孕生子。

胤祺如今都有三个儿子了,虽说还差一个娇娇软软的小格格,不过他的三阿哥比小格格长得都俊俏,所以在子嗣上是一点儿都不着急,所以别说福晋只是这几年不打算生孩子了,便是这辈子都不打算生孩子都行,两个嫡子就足够了,老八膝下一根苗都没有,该着急上火的应该是老八才对。

良妃如今位居妃位,所以八福晋今年自然是跟在良妃娘娘后面,一个是在风中摇曳的小白花,一个是出了名的爽利人,风格差距过于明显,这一前一后的,看着倒是喜人的很。

最起码在惠妃看来是这样,老八心眼再多,奈何有这两个女人拖后腿,肯定难成大事,如今也不过是做无用功而已。

太后一如既往的佛系,一左一右分别坐着宜妃和十福晋,说着在场大部分人都听不懂的蒙语,至于场下人的这些眉眼官司,就更不会去关注了,她和故去的孝庄皇后不一样,最是不喜欢管闲事了,当然她也没有资本去管,皇帝是姑姑的亲孙子,却不是她亲儿子。

不得不说,除了需要磕头以外,在这除夕夜里头,宁寿宫也不失为是个好地方,婆婆在太后身边坐着,毓秀和九福晋自然不能跟着过去,毕竟上首没这么大的地方,而是坐在按照品级自动划分出来的位子上,贵妃为首,与太子妃坐在一块,四妃之中按照惠宜德荣的次序来排,其次才是良妃,然后才是嫔位上的娘娘。

所以毓秀和九福晋这一桌的前边是佟贵妃和太子妃,对面是德妃和四福晋,下边是荣妃和三福晋,斜对面才是良妃和八福晋,这就导致毓秀想看戏的时候,往右边扭扭头就可以了,而且两边根本就搭不上话,这样的场合,良妃基本上是不吭声的,至于八福晋,向来喜欢成为人群的焦点,只不过在这宁寿宫中,没多少人应和就是了。

大家各聊各的,若是太后开口,大家自然都会应和,其他人就没有这个能力了,哪怕是四妃,彼此之间也是互看不顺眼的,更别提八福晋一个小辈儿了。

弘昇和弘晶两个小孩子,自然是跟在女眷这边,晚上才是家宴呢,如今康熙在保和殿宴请的王公大臣,这样的场合自然不适合几岁的小孩子过去。

宫宴无非就是吃吃喝喝,再加上一拨一拨的叩首,虽说这一年发生了不少事儿,尤其是年底的时候,八爷撬了直郡王的墙角,不过这并不影响宫宴的气氛,毕竟皇长子一派虽然被挖了墙角,但是有明珠在,不是八爷身边那些人可以比的,皇太子和皇长子两派仍旧是朝堂上最大的两个党派。

所以如今看好八爷的人真的不多,大部分人还是站在太子这一方,毕竟皇上如今也是快50岁的人了,哪怕身子看上去健壮,也难保不会突然得病,毕竟自古以来当皇帝的人少有长寿的,除了太子之外,当属直郡王了,长子的身份,再加上有明珠支持,自然不容小觑。

三贝勒前些年因为在孝期剃头的事情,坏了名声,这几年一直都安安稳稳、老老实实的,没有再掺和进去的意思,四贝勒做事情认真,而且还特别较真儿,满朝文武,除了户部的官员以外,还真没几个同四贝勒特别好的,看上去也不像是有意于大位的人。

五贝勒、七贝勒就更别提了,早早的就被踢出局去了,所以现如今除了皇太子和皇长子之外,冒头的人还真就只有八爷一个,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皇上这两年接连给良妃升位分,所以才激起了八爷的野心和胆量。

不过,这些就跟毓秀没什么关系了,不是她能管得了的事情,她只需要老老实实的吃瓜看戏就够了,没必要掺和进去惹得一身腥,所以她不会劝胤祺跟哪位皇子阿哥交好,自己在同妯娌们交往的时候,也没考虑那么多的政治因素,合得来的就多一些来往,合不来的就少搭理,反正女眷之间的交往,并不能决定什么,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这一辈子她本来就是来享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