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待遇差别实在太明显了,虽然他知道东妹日后用不着科举,所以在学问上也不用学得那么深,但是他爹这态度差别太大了,难免让人吃味。

这日,顾英的功课又得了他爹‘尚可’这样的评价,心里那点不服气算是压不住了,本来他以为他爹是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他的,虽说他一个学渣,根本就够不上一个学神的标准,难免会表现的让他爹不满意,被说几句也是应该的。

但是到东妹的功课上,他爹的标准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三岁的时候就得自己拿着三字经认字,东妹都已经四岁了,一天也就背几句三字经,而且还是来来回回反复的教,才能背下来,有什么值得夸奖的地方,这绝对是拿双重标准衡量人。

“爹,我以前把三字经背下来的时候,你怎么没夸我呀?”他当初可是半天就把三字经背下来了,就这,他爹还不满意呢。

“你是男孩子,爹对你自然要求严格些,再说了你也有能力表现得更好。”顾川一点儿都不心虚,毕竟儿子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与其浪费时间藏拙,还不如从小就好好的把时间利用起来,毕竟又不是什么天才,真要是藏拙,按部就班的来,这时候大概就没有‘拙’可藏了,早就泯然众人了。

好吧,他爹对他还是寄予厚望的。

“小孩子还是要夸的,不能一味的打击,不然的话打击过头了,厌学了怎么办?”顾英这话可不光是为自己说的,还是为日后的弟弟说的,这也就是他了,因为比普通的小孩子多了十几年的记忆,不然换成一个正常的小孩子,在他爸的这种打击教育下,早就厌学了,而且说不定还会抑郁,所以为了不让家里日后有悲剧发生,他还是得给他爹提前打好预防针。

“爹相信你不会的,孔夫子不是说了吗,因材施教,对每个小孩的教育方式都不是完全一样的,我心里有数,你就放心吧。”

这话居然让人无法反驳,他确实不是受不了打击的那种人,相反,他是很容易飘起来的那种人,所以他爹对他的教育方式的确也没什么错,倒是真了解他,也真践行了‘因材施教’。

第96章 陈世美爸爸(完)

说真的,做了这么多次任务了,这是顾川见过的最没有上进心的一个男主了,也不知道上辈子是怎么变成全国首富的,不过经历的事情不一样,人的性格也就不一样,这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遇到过太大的困难和挫折,所以还懵懵懂懂地跟真正的小孩子一样,让人操心。

不过,这孩子有一个优点就是听话,不会阳奉阴违,学习的时候就老老实实的学习,不会开小差空耗时光,所以哪怕天资平庸,13岁的时候也一路顺顺利利的考中了秀才,不过举人却是考了两次,一直到18岁才吊车尾考上举人。

虽然名次没有办法跟顾川相比,但是顾川考中举人的时候都已经20多岁了,顾英可是还小呢,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顾英在读书上的天赋比他爹强,说不准顾家还会再出一个状元。

不过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时隔整整12年,一直到30岁的时候,顾英才考中进士,二甲进士,第三十六名,可是比不上他爹当年的成绩。

而此时,年过50岁的顾川已经成为朝廷的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顾英以前也算是小有名气的神童,于科举上的成就在神童中确实算不上出色,但是在众多衙内中,却是出类拔萃的了,最起码没堕了他爹的名头,只要不是同进士,其实不管是二甲进士,还是一甲,差别并不是特别大,尤其是在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爹的情况下,这是仕途绝对不比同期的状元差。

只不过跟精明能干的爹比起来,顾英显然没有那么大的上进心,为官的时候确实是勤政爱民,也确实是廉洁奉公,而且跟同僚的关系都处的特别好,只是不爱参与争权夺利的那些事儿,什么夺嫡斗争、什么南北之争……通通都跟他没关系。

顾英为官几十载,不知道感谢了他爹多少遍,就他这性子,其实是不太适合在官场混的,毕竟他没有独善其身的脑子,但偏偏就要独善其身,不想过多的参与,能保住官位和身家性命全靠他爹,老人家没辞官的时候,满朝文武看在他爹的面子,也不会为难他,甚至连当今圣上,都因为他爹,而对他颇有几分优点,等老人家辞官以后,余荫还在,也没人会上赶着找他麻烦,所以他才能平平安安的一路待到致仕。

回想他这一辈子,其实真没吃过什么苦,就跟人家说的一样,会投胎,掉进了福窝里,作为顾首相唯一的儿子,他是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什么都不缺,甚至都很少有机会发愁,整天就知道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