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个两个的都让妻子过来照顾,搞得王秀才现在也动了心思,这书童肯定不如自家娘子贴心,是时候修书一封跟家里说说这个事儿了。

王秀才也动了让妻子过来照顾的心思,所以也不能找合租的了,跟顾川和刘秀才一样租一间单独的小院子,不过现如今这样的院子可不好找,三个人硬是住在三口街上,平时想串个门都麻烦。

不过顾川可没想着串门儿,早在来的时候她就已经规划好了这两个月的时间表,每天该看什么书、该练什么文章,全都写在纸上,规划得一清二楚,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最后这两个月,他是一点儿都不敢放松,也省得耽误三年的功夫。

虽然是头一次来省城,但是顾川一点要逛的意思都没有,买好了米面、柴火以后,把大门关上,就开始严格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执行,哪怕王秀才和刘秀才亲自过来请他一块出去散心,他都没答应,这一次一定要考中。

卯时(早上5点)起床,亥时(晚上9点)睡觉,一天能保证七个时辰的学习时间,有时候来不及做饭好,就直接从空间里拿东西吃,当天的任务没有完成,那就加班加点,什么时候弄完什么时候睡,感觉就像高考前的最后冲刺一样,不过这乡试可比高考难太多了,一整个省里能录取的就只有一百人左右,千军万马过独木河都不足以形容其竞争激烈程度。

不过在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下,顾川非但没有瘦,反而还胖了几斤,旁人或许看不出来,但是作为枕边人,李香莲第一眼就看出来了,出门在外的夫君非但没有瘦反而胖了,看得出来并没有吃多少苦,心里头有些欣慰,又有些无奈,夫君太能干了,她跑到省城来好像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就和李香莲想的一样,她来了省城以后,除了做饭洗衣服根本就帮不上忙,跟每日用功读书的夫君比起来,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不过很快,她就想不了这么多了,乡试临近,李香莲除了紧张还是紧张,夫君每日挑灯夜读,从未在亥时之前入睡过,但是李香莲睡得更晚,又或者说她根本就睡不着觉,乡试头一天更是彻夜未眠。

相比之下真正要考试的人反而淡定多了,临考前一天还在有条不紊地读书,躺床上不到一刻钟便已经入睡,李香莲生怕吵醒夫君,连翻身都不敢,保持一个姿势一直熬到天亮。

出门的时候天色尚早,顾川根本就看不太清楚李香莲的脸,自然也就没有发现那两个大大的黑眼圈,他这会儿倒是胸有成竹的很,这两年该做的准备都已经做了,该复习的地方也都复习到了,这次乡试有八、九成的把握能过。

王秀才和刘秀才也都是头回应举,三个人相约一起去贡院,不过他们到的时候贡院连门都没开呢,外面却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天色慢慢大亮,顾川自然也就看清了这二人脸上的黑眼圈,真的有够黑够重了,一看就知道昨天夜里肯定失眠了。

讲道理,第一次参加乡试,是个人都会紧张,顾川属于个例,谁让他比旁人多活了那么些年呢,经历的事情多了自然也就很难紧张了,不过他倒是很羡慕这种年轻人的心态,不像他这个已经活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老鬼,很难有事情能够再让他紧张起来。

一直到天光完全大亮了,贡院才开门,参加考试的秀才们必须要经过检查以后才能进去,这检查的不只是随身拎着的书箱,考生身上也要检查,衣服里、耳朵里、鞋子里……总之但凡是有可能藏东西的地方就绝对不会放过。

乡试分三场进行,也就是说这样的检查是要经历三次,想想就觉得让人不舒服,所以这乡试还是一次过的好。

可能是基础太扎实了,也可能是心态过于淡定了,反正三场考试,顾川场场都是游刃有余,甚至中间那一场,做完试卷只花了一半的时间。

在一个个抓耳挠腮、精神萎糜的考生当中,从容淡定的顾川可以说是相当显眼了,更何况这位每次完成试卷的时间还那么早,想不引起巡逻官的注意都难。

做完了试卷,顾川就有心思琢磨食物了,又是熬粥,又是煮肉,香味儿四周都能闻得到,当然其他的考生也一样能够烧炭做饭,又不是没有工具,只不过旁人没顾川这么多时间罢了,在考场上吃的也都是硬邦邦的干粮、糕点和肉干,若是有时间的也就是能给自己烧盆热水而已,不像顾川正儿八经的做起饭来了。

当然了,能在考场上做饭,有时间是一回事,有手艺是另一回事,都说君子远庖厨,这读书人原就没几个进厨房的,能下厨做饭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