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和工部官员的注视下,满满十桶水泼上去了,但是水泥地仍旧硬邦邦的,一直到上面的水完全干了,也还是那么坚硬,坚硬的让皇帝放声大笑。

“好好好,顾爱卿真是不负先父之名,升正五品郎中,主管都水清吏司,爱卿可要好好的把这水泥利用起来。”

从正六品的主事到正五品的郎中,连升两级不说,而且还能够主管一司,顾川可以说是相当满意了,不过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不过这第一步已经足够让顾母欢喜的了,看谁还敢说她的小儿子只是个书呆子。

“能够连升两级是喜事,你也搬出去那么久了,这回一家人在侯府好好聚一聚,算是给你庆贺了。”儿子住在外头,哪有在身边的时候放心啊。

一家人好好聚聚,也让他们兄弟两个时常联系着点,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不能生分了。

老太太都发话了,作为孝顺儿子,顾川当然没什么意见了,不过,“也别办得太大了,要儿子说,就咱们母子三个人,好好吃顿饭就是了,人太多了反倒不好说话。”

“你这个性子呀。”顾母一点儿都不奇怪,小儿子就是个爱清静的性子,等闲不去参加别人家的宴会,甚至自己家的也不怎么爱参与。

“在官场上可不能这样,要跟上级、同僚处好关系,这样路子才能走得顺。”顾母算得上是苦口婆心了,国公爷毕竟已经走了,现在的当家人是侯爷,小儿子的长兄,不是他爹,就算能帮衬又能帮衬多少。

“我当官是为圣上效力,又不是去结交朋友,路子走得顺不顺有什么关系,儿子问心无愧就行了。”顾川正气禀然的道。

又来了,小儿子就是心太实,这样太容易吃亏了,顾母简直是操碎了心,偏偏这孩子还是个顺毛驴儿,不能硬着跟他说。

“行行行,娘不管这个,但是这次这么大的喜事儿,得办场家宴,咱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好好乐呵乐呵,你可不能因为搬出府去,就跟你大哥他们生分了。”这傻孩子,怎么连‘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样的道理都不知道。

说实在的,顾母都已经做好了小儿子在正六品的官位上待一辈子的准备了,毕竟就这性子,实在不适合官场。

不过好在当今有识人之能,能看出小儿子的才能,并且加以重用,真是万幸呐。

顾川是真的还没有想到一个合理的理由,能够拒绝长兄过继他的儿子。虽然这世上最好的法子就是长兄自己有儿子,不需要过继。

但饶是他有一手的医术,也决定不了生男生女这回事儿,毕竟长兄他不是没有生育能力,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努力,只不过比起弟弟来,光是在孩子的数量上就差了一大截。

唉,找不到一个合理的理由,那就只能不讲理了,反正原身性子执拗,这是家里人都知道的。

拜别了父母之后,顾川又被带到长兄在前院的书房。

“这次干的不错,你既然被分到都水清吏司,那是因为水泥这件事儿,那就好好研究研究水利,这是我让人给你准备的书,都是和水利相关的,你好好看看,争取再做出成绩来。”

他本来还打算等再过几年之后,去吏部活动活动,给弟弟往上升一级,他就这么一个嫡亲的兄弟,脾气性格、才识能力也都清楚,原想着往上升官得需要他帮扶一把呢,但是没成想这孩子还真是进对了衙门,在这些奇淫巧技上,还真是有几分巧思呢,这当官还不到三年呢,就已经连升了两级。

早知道,就不让他在读书上蹉跎那么多年了,以至于28岁才入仕,关键是也没读出什么门道来,连秀才的功名都不曾考得。

唉,白白浪费了这孩子这么多年的时间。

是的,在他心里,顾川就是个孩子,他12岁的时候,这个嫡亲的弟弟才出生,17岁成婚的时候,顾川只有五岁,可以说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再加上他一直没有自己的儿子,对着这个一母同胞、年龄尚小又构不成威胁的弟弟,多少有些移情。

只是对方越长大,性子就越冷清,兄弟俩一年到头都很少有独处的机会。

顾川看着面前半米高的书本,原身对他的长兄的确是有失偏颇了,不过如此厚爱,他到时候还怎么不讲理?

不但送了书,面前的侯爷又拿出来一张地契,“你不是喜欢泡温泉吗,这是个温泉庄子,上次你送给为兄一处城西的宅子,这也算是回礼。”

这份回礼他可是琢磨了有段时间了,弟弟头一次送这么大的一份礼给他,他若是回礼回轻了,或者回的不合心意,那可不成。

这将来还能不讲理吗?如果不是辈分和伦理在这放着呢,顾川都恨不得把自己过继到长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