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喝汤吧,人家说这玩意儿催奶的,别让咱儿子饿着。”顾川一边说着,一边从保温桶里盛了一碗鸡汤,递给王丽丽。

“这么多呢,你也来一碗?”

“不用了,我一点儿都不饿,这些是留给你的。”顾川赶紧拒绝道,他可是知道给月子里女人熬的汤都基本上不怎么放盐的,本来老母鸡身上的油就多,再也不放盐,那个腻歪劲儿呦,想想就让人觉得受不了,他既然不用坐月子,那还是不受这个罪了吧。

这幅‘唯恐避之不及’的模样,真的是看乐了王丽丽,以前这人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的时候,她看他什么都觉得不顺眼,瞧他什么都觉得是毛病,但是现在,这些挑肥拣瘦的毛病,在她眼里、心里却都成了可爱。

生完孩子也就半天,王丽丽就出院了,本来去医院生孩子,特别是还没怎么着呢,就先去医院等着了,这就已经让很多人都看不惯了,生完孩子再在医院住下去,那不光要花钱,可能大嫂、婆婆她们都会有意见了。

顾川从生产队借了一辆地排车,下面铺了两层褥子,上边盖着两层被子,反正是把这娘俩捂的严严实实的,然后从县医院,一路靠人力拉回桃溪村,中间花了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

这年头,身体差的、力气小的,过日子都困难。

一听说儿媳妇和孙子回来,顾老妈干脆跟生产队长请了半天的假,急急忙忙往小儿子那里赶。

“你先把炉子烧上,我去把小米淘了,这坐月子就得喝小米粥。”顾老妈不是空着手过来的,而是带了小半袋的小米,这些都是去年秋收刚下来的小米,因为儿媳妇怀孕,她特意去下边能种小米的村子里换的,在月子里头,整天吃白面都不如这小米养人。

“妈,前段时间我提前买了十斤的小米,这些要不然你再带回去,二嫂那边儿没几个月也要生了吧。”顾川手脚麻利的把炉子点着,只有当妈的吃的好了,这奶水才有营养,对孩子才好,二哥他们比他这边的条件要差点,所以帮衬他不如帮衬二哥、二嫂。

“你们自己买的是你们的,跟妈这个不相关,我孙子出生了,我还不能带点小米过来,再说了你二哥那边我也给预备下了,还多给他预备了十个鸡蛋呢,没偏着你这边,你就放心吧。”说话的功夫,顾老妈已经把粥熬上了。

“给亲家那边报喜了吗?尿布都准备好了吗?还有这月子里头不能沾凉水,以后尿布、衣服都留着,我晚上过来给你们洗……”顾老妈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说话跟机关枪一样突突突的往外冒,都不带停歇的。

“妈,这个月你干脆住过来得了,一日三餐也还在这边吃,反正现在地里的活也不忙,上工的时间短,你在这边帮衬着,也省得我去上班的时候还得惦记着儿子,而且这边还有一张床呢,粮食也不缺。”

这个建议倒是不错,现在每天上工的时间短,家里也没那么多活要做,她过来住一个月,老大那边也不至于忙不过来,更何况不管是老大媳妇,还是老二媳妇,坐月子的时候都是她伺候的,小儿媳妇这边她也得一视同仁才行。

“成,待会儿等他们下工了,我就回去说一声,带几件衣服过来住着。”顾老妈立马就应下来,反正是自己儿子家,用不着推辞。

“那妈我跟你一块回去拿东西。”顾川赶紧道,就几步路的事儿,当然不需要陪着他妈了,他过去是为了拎点东西过去,毕竟分家了,让他妈过来帮忙,他多少也得有点表示,不能让大哥大嫂心里头不痛快,毕竟爹妈是跟着人家住的。

“行,待会儿一块儿去。”顾老妈看顾川的眼神特别欣慰,孩子确实是长大了,知道努力上进是一回事,懂得人情往来是另一回事。

家里肉、鸡蛋、白糖、红糖什么都有,但是顾川只拎过去了五斤的白面,对于农家来说,这才是最实在的,当然要是把五斤的白面,换成一麻袋的红薯干可能会更实在,只不过扛着个袋子过去不太好吧。

去的时候是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却是一群人,顾老爹、顾老大一家,还有顾老二和阳阳,除了顾二嫂怀着孕,因为习俗不能过来以外,全家人都来了。

“这小子长得好,眼睛、眉毛都三儿一样,长大了肯定比他爹还俊俏。”顾老爹瞧着熟睡的婴儿,压低声音美滋滋的道,看见这孩子,他比当年看到大孙子的时候都要激动,毕竟以前就小儿子那样,他都怕小儿子娶不着媳妇,也要不了孩子,但是瞧瞧现在,他的三儿日子过得比村里哪个后生都强。

“不止眼睛、眉毛,这耳朵瞧着也像,三儿,这孩子看上去胎里养的不错,生下来得有六斤沉吧。”顾老二问道,不光是长得胖乎,这收拾的也干净了,大红色的小棉被一包,瞧着就让人觉得好看,不像那几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灰突突的被子,上面还打着补丁,关键是脸上也没人家弄的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