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以后,顾川就没有打听过这一家人的消息,后来这位县太爷又去了别的县当县令,他就更不知道有关这几位的消息了,不过这辈子跟上辈子已经明显不同了,儿子的命运已经彻底被改变了,上辈子的事情也就不需要再纠结了。

和前世一样,从县案首到殿试,顾承仍旧只花了六年的时间,会试的时候还是榜上的第一名呢,但是等到殿试,不知是不是皇上看他模样过于俊俏,反正是从第一变成了第三,成了探花郎。

17岁的探花郎,前途可期。

既然已经考中了,那就得回乡拜祖,还要修建进士碑,所以刚才京城住了两年的顾家人,又要收拾东西回老家了。

不过,衣锦还乡是大家都爱做的事情。

顾老头今年已经56岁了,但是瞧上去精神头跟十几年前比没什么不一样,甚至因为白了胖了的原因,整个人比当初四十几岁的时候还要显得年轻。

他大概是全家人里头最盼着回村的一个了,毕竟心心念念要给祖宗重修祠堂,要去祖宗坟前多烧几炷香。

和所有衣锦还乡的人一样,顾家每日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有像老大两口子这样,虽然很久不曾来往,但却是血缘至亲之人,但更多的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或富贵,或贫穷,好像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

“爹,咱们把钱给族里,就不用再等着进士碑修完再走了吧,泥娃这小子回村以后都快玩疯了,再不回去,怕是要赶不上夫子的进度了。”

泥娃是顾川的第二子,也是他的第三个孩子,这名字还是顾承给起的呢,毕竟当哥哥的有一个‘铁蛋’的小名,当弟弟的小名也不能太过文雅了。

这小子跟他哥不一样,他娘怀着他的时候听了那么多的念书声,但生下来以后,还是不爱读书,虽说也是按部就班的去学堂上课,但夫子教的东西,他能听懂一半就算是不错的了,这还得得益于他哥在家给他开小灶,不然的话,就连这一半儿他也听不懂。

“你去跟爷爷商量商量,爷爷同意了咱们就走。”顾川早就不想在这地方呆着了,他对顾家村并没有多少感情,更何况每天到家里来的人实在太多了,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是乡里乡亲,也不好不让人家进门,但是进来以后,家里头就好像收拾堆谷堆的场子一样,叽叽喳喳的,好像有数不清的麻雀。

顾老头现在听孙子的话大过于听儿子的话,在大多数人心里头,对读书人、对当官儿的人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顾老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了,不正常的是顾川,儿子还没上学堂的时候,他是这个态度,儿子成了探花郎,他的态度也没变,依然是充满了信心,就好像他儿子做官做到一品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甚至把皇帝推翻了自己当,也没什么问题。

简直是太不正常了。

顾川:你们对男主光环一无所知。

在男主光环的照耀下,顾川45岁的时候,托儿子的福,成为一品夫人的丈夫,53岁的时候,成为伯爵,皇上封他的儿子当伯爵,向上追封三代,不只是他,他死去的爹和爷爷都是伯爵,80大寿的时候,皇帝带着皇子亲自来参加了他的寿宴。

82岁的时候,他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因为儿子的一篇悼词,他也成了历史名人,被后人无数次的羡慕。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从上个世界离开,再次有意识的时候,顾川就感觉到浑身疼痛,腹中还传来熟悉的饥饿感,肯定又是个糟心的身份。

顾川连眼睛都没有睁开,便直接开始接收原身的记忆,果然不出所料,现在是华国建国后的71年,文革才刚刚过去一半,而原身是村里有名的二流子,所谓‘二流子’就是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原身在这个年代是根正苗红的农民,祖上八代都是贫农,往上数三代都是吃苦耐劳、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村人,独独出了原身这么个好逸恶劳的家伙,在生产队一天挣的工分都不如女生多,要不是爹娘接济,分家这一年多来,两口子都能饿死在家里。

原身的媳妇是下乡的知青,被一起来的好姐妹算计了,没了法子,这才嫁给原身。

和之前那几个世界不一样的是,男主现在还在妈妈肚子里呢,只有两个月,而这对糊涂父母,现在甚至都不知道有了孩子。

在原身的记忆里,一个月以后,也就是怀胎三个月的时候,这俩人才知道,不过即使是知道了,原身也没什么改变,他自己根本就没有当父亲的意识,原身妻子在生男主的时候大出血去世了,男主基本上是在父亲的漠视之下长大的,当然了,要不是有爷爷奶奶的接济,男主能不能长大还是两说呢,之后也是靠着他自己白手起家,成为华国的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