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困兽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2613 字 5个月前

怀着沮丧和羞愤的心情,李国宾闷头从国公府走出来。

他今天出行是步行,只带着几个掩护组的成员,李国宾的家人都送到草原去了,心无挂碍,他对自己的安全也不是太担心,京师的和记中人已经多半撤离,时刻有情报人员保护李国宾等人,在京城里李国宾有两个独立的安全房,专门是用来紧急撤离时用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房屋在哪。安全房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可以十天半月都不必出门。另外有完全不同的身份掩护,一个是来京苦读准备下科再考的举子,身份证明一应俱全,还有一个身份是京师土著,李国宾原本就是,可以很轻松的欺骗邻居,只要不引人注意,掩藏下来,一两个月后风声渐缓就可以从容离京南下了。

当然他还有一条最紧急的撤离路线,军情司给高层都有撤离路线,但需要情报人员的配合,不到万分紧急的情况,比如全城大索,画影图形的追查拿捕,到了这种时候李国宾就非得撤离不可了。

从观音桥出来,往前再走里许就出了小时雍坊,到大时雍坊,再往右转就是正阳门和正阳门大街,这条道是李国宾走的相当熟悉的道路,在李国宾走路的时候他微微有些走神,近几天他奔走于勋贵和太监的府邸,打听消息,看看能不能挽回眼下的不利局面,使和记商行还能继续在京师生存下去。

李国宾对眼下的局面其实也是能够接受,张大人掌握草原和台湾,和记商行在大明内部有行商之权,大明对和记有提防和限制,但双方还算能和平相处,不必刀兵相见。

以李国宾的见识来说,他对和记的财力,还有人才储备,行政执行的能力都相当熟悉和清楚。但他对和记在草原上的兵力部署,还有战争的潜力并不怎么了解。

这也不能怪他,从当年去过一次李庄后,这么多年来李国宾一直在京师之内并没有离开半步,这是一个标准的京师商人世家出身的掮客,京师就是他最大的舞台,是他从小熟知的一方天地,在这里他才如鱼得水,对京师的勋贵和太监们他心知肚明,总能提其所好,京师分号在这样的满地权贵的地方还能如鱼得水,和记本身的实力是很重要,但李国宾的左右逢源,连消带打,也是起着不小的作用。

这么多年的经历如画面一般在李国宾脑海里晃悠着,但他不得不痛苦的承认,在大势面前,些许的经验并无用处,过往的辉煌只是过往的履历,从今往后,李国宾需要再谱写新篇,用新的功劳在和记内部鄣显自己的能力了。

在李国宾身边若隐若现有几个汉子一直跟着,一个汉子打扮成卖瓜的菜农,天气刚转凉,但瓜果蔬菜的种类还算丰富,很多京师人家在这时会尽量多买些瓜果蔬菜,特别是王瓜和白菜一类,多买一些腌制了,以此渡过漫漫长冬。

菜农一直挑着担子跟着李国宾转悠,距离保持的很好。

另外两人一个扮成揽活的挑夫,肩膀上扛着扁担和草绳,另一人则装成无所事事的闲汉,一直在四处游荡闲逛。

在李国宾心事重重的走过来时,菜农做了一个相当明显的手式。

李国宾一下子警醒过来,他打了个冷战,暗暗的骂自己太大意了,今天就不该到英国公府这样显眼的地方来,而走出来之后自己还如行尸走肉,应该急速离开,而不是这样慢慢的晃悠。

就象是在野地里提着灯笼的人,这样明显的吸引着蚊虫野兽,岂不是自己在找死么?

李国宾表面没有任何异常,甚至呼吸都没有变急促。这里是小时雍坊,行走经过的不是勋贵就是文官,京师是南贫北贱东富西贵,东边靠近崇文门税关和通州,接近水道,方便生意往来,从崇文门外到正阳门,这一片地方是京师除了棋盘街外最繁花的商业地点,甚至早就超过了棋盘街,大半的商人都住东城,西城则是以勋贵和文官居住为主,所以是东富西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