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运道【大章节】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3819 字 5个月前

“和记诚然火炮众多,甲胄精良。”袁崇焕皱眉看向周文郁,说道:“然而文郁到底是何意思呢?”

“此次宁锦大战,朝廷调蓟镇驻守关门,若再有和记真的攻打蓟镇之事,若老大人那时为蓟辽总督,那又如何?”

这一下袁崇焕真的色变了。

东虏虽然被击退,但并不代表明军真的有正面对抗的实力,这一次战事一则是将士用命,二来是袁崇焕有威望压制诸将,所以指挥上没有问题,调配兵马各部都是凛然遵令,没有敢抗命的。三来就是甲胄精良,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火器犀利,八旗兵没有办法迫近城下与明军会战……头顶火炮轰击着,任是最强悍的女真将士也没有办法把仗打下去。

但袁崇焕有自知之明,明军还是有很多问题,营兵和内丁之间巨大的战斗力差别没有办法抹平,六万多兵马如果全按内丁标准来给装备和军饷,大明现在一年给的三百万饷得翻三倍上去,一年一千万差不多能养六万内丁。

这不是夸张,吴襄见崇祯是第一手最硬的资料,一年三百多万,帐面上兵马数万,吴襄告诉皇帝,缓急之处可用之兵只有三千内丁,细酒肥羊供养,加上战马和铠甲配给,这三千人能当大用。

虽然可能有夸张失实,关宁兵主力在三万人左右,战斗力普遍超过普通的明军,装备也是。

但如果要三万人乃至六万人全到内丁水准,一年千万是肯定需要的。

除了养兵所需,将领的层层分润,文官们拿的好处,浪费和贪污这两个层面都满足了,才是真正能养兵的开销。

按和记标准来的话,这帮子大明文官和武将,一年最少得用两千万。

这就是王朝末世,诸般举措想落到实处,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都要多费好几倍上去,想做实事的人是最困难的,因为他们如同逆水行船,要比顺流而下累的多。

袁崇焕这一下真的被点醒了,此战过后,按理当计他大功,为了事权一统,王之臣都被朝廷调回京师了。

以袁的资历,任总督加兵部尚书是完全可行了。

如果将蓟镇保定等处都纳入他的防区,有东虏与和记两重的威胁,他将何以自处?

这才是真正最沉重的担子,而随时可以压在他的肩膀上头!

程本直面色凝重的道:“我此前听人说过,王之臣一直在京师活动,阉党上下不少人都支持他。此人原本一心想撵走东翁,找言官弹劾,阉党高层持,舆论一起,东翁只能辞职。辞几次之后,朝廷就允了。东翁一走,王之臣就能回任,调一个听话的过来当巡抚,他在关门任总督。此次战事打赢了,王之臣的心思怕是会更热切……”

众人神色都是相当的郑重,和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是大明高层们的共识。兵精不怕,东虏打过来只要守的住关门就行,比起财力物力这种国力的消耗,大明不怕和女真人比这个,就怕女真不来消耗。

对和记,不光是精兵可怕,还有和记更加可怕的财力和动员能力。

一旦打起来,大明已经做好了放弃相当多城池,只固守蓟镇和宣大的打算。

就算这样,有识之士还是忧心忡忡,蓟镇如果不迅速充实,恐怕想固守也难,这一次和记大军叩关,炮火轰击之猛其实不用周文郁说,袁崇焕早就拿到了详细的报告,黑云龙顶不住,吴中伟也顶不住,开关放人是迫不得已之举,而和记的强悍也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是心生畏惧之感。

这个强敌,现在还和袁崇焕无关,很快就可能与他有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