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观察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3149 字 5个月前

王发祥淡淡一笑,换了几年前,打死他也说不出这些话来。久在京师,对官场朝廷之事算是入了门,知道那些大人先生们平时忙什么。国家大事,其实最要紧的是财赋和打仗,但朝堂之上的人物,似乎对此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办法。

头痛医痛,脚痛医脚罢了。

其余赈灾,河工,修路,梳理财务,军备,军械,这些都视为不急之务,总不放在心上。

平时都是该喝酒喝酒,该听戏听戏,对戏文话本,诗词歌赋,还有书法绘画之事都很上心,董香光出了什么新画作,才是值得津津乐道之事,内阁诸阁老被人讥为泥雕木造,这一次大规模祭祀光宗皇帝陵寝,也是内阁的一种表现……祭祀先皇和奉先殿确实是大事,但一群阁老上手操持,也是给人相当滑稽的感觉。

特别是现在,京师戒严,蓟镇处于战争威胁之下,这些大人物还是忙着操持祭祀的事,可见他们对军国大事有多么不放在心上,多么的散漫自如。

这也是晚明官场特有的一种状态,文官们想追求和值得追求的东西很多,开海之后,民间日益富裕,外来的很多好东西和财富一起涌入,各种享乐的东西都相当发达,戏曲诗文古董字画收藏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而这些官员独独对国事没有太多兴趣,也不愿承担责任。

他们上心的除了享乐和财富外就是党争,因为党争才能保住这些喜欢的东西。

至于军国大政,能推则推,绝不会轻易揽在自己头上。

除了少数负责任的大臣外,官场已经烂到不能再烂,从李自成入京师的官场的表现可知,除了少数南逃者外,九成以上的大臣都选择了在城门叩迎大顺军入城。

如果李自成的政治能力稍强那么一丁点,统一大明全境都不是困难的事,因为除了亲藩之外,恐怕没有人还愿意为大明效力,更不要说去流血了。

“这些事明早一定要送出城。”王发祥对徐小七道:“能不能办到?”

“小事情。”徐小七道:“就算半夜出去也不是办不到,我有关系可以直抵城上,用吊蓝把人放下去就行。”

“用不着,”王发祥道:“动静别太大,现在还是有不少人盯着咱们。”

“那明早派人出城就是。”

王发祥点点头,知道这并非是难事。

军情分司在京师扎根多年,经营很久,送情报出城只是一件小事,都不需要他费心费力去安排就能办好。

这时长街上传来狗的吠叫声,王发祥走到窗边观察,见大街东西两侧的暗处都有人影晃动,他微微一笑,知道是锦衣卫的人或是东厂的打事番子。

朝廷对和记的防范越来越明显了,这导致很多商人不敢直接过来,要买什么货都是写条、子来,反正人不来货一样会按时送到地点,品质和数量都不会差。

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在朝廷的打压之下,和记的生意反而是越做越大,这恐怕也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无法想象的。

和记的买卖,说白了就是一种典型的垄断生意的做法,通过倾销和低成本带来的低价完全的占领市场,完全的缺乏竟争者,不管是帐局还是车马运输,或是铁器和布匹,和记已经完成了独家垄断。